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

最近网上有件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看到了那个视频:一辆白色的比亚迪轿车,在成都天府机场的停车场里,跟个陀螺似的疯狂转圈。

视频里,轮胎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这画面一出来,可不得了,各种说法满天飞,最吓人的一种就是“比亚迪刹车失灵,车辆完全失控了”。

就因为这么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比亚迪这家咱们国家新能源车的龙头老大,一天之内公司的市值就没了一千多亿。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一千多亿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说,好多人辛辛苦苦挣的钱,投在股票里,可能就因为这么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一下子就打了水漂。

这件事儿,从头到尾看下来,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也让我们普通老百姓看明白了不少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中午,这辆车就开始在停车场里表演“原地漂移”,转了足足有三四十圈。

现场的人都吓坏了,谁也不敢靠近,只能远远地拿着手机拍。

视频传到网上之后,马上就火了。

很多做自媒体的账号,一看这可是个大流量啊,赶紧就跟进,什么“新能源车十大失控瞬间”、“国产车安全再敲警钟”之类的标题都出来了,把气氛烘托得特别紧张。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一时间,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看,我就说电动车不安全吧!”“比亚迪这么大的牌子也出这种事,太可怕了!”恐慌和质疑就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把比亚迪给淹没了。

可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甚至开始对所有国产新能源车都产生怀疑的时候,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当天晚上,成都机场的警方发布了一个通报,把事情的真相给说清楚了。

原来,根本就不是什么“刹车失灵”,而是开车的那位蒋师傅,他自己情绪失控了。

蒋师傅是个网约车司机,那天在机场等客人,结果等了很久都联系不上对方,心里又急又气,一下子没控制住情绪,就把车开到空地上去绕圈发泄。

警方查了,他没喝酒也没吸毒,车上就他一个人,也没造成任何人员伤物。

这通报一出,网上好多人都傻眼了。

闹了半天,不是车疯了,是人疯了。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紧接着,比亚迪公司也出来说话了,他们检查了那辆车的数据,证实了刹车系统从头到尾都是好的,完全没问题。

这下子,真相大白了。

一个中年司机因为工作不顺心的一时冲动,经过网络的放大和发酵,竟然演变成了一场让一家顶尖企业损失千亿的巨大风波。

这事儿听着挺荒唐,但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明眼人稍微动动脑子就能看出的问题,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浪呢?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琢磨琢磨。

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人对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车,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

毕竟是新生事物,又是电池又是电机的,大家对它的安全性总是不那么放心。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一看到有车子表现异常,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车出问题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

那些制造恐慌言论的自媒体,就是抓住了大家这种心理,用最吓人的标题来吸引你的眼球,因为点击量就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他们才不管真相是什么,他们只管自己的文章有多少人看,能挣多少钱。

他们把视频里最刺激的部分剪出来,再配上“失控”、“惊魂”这样的词,一个能引起恐慌的“爆款”就诞生了。

其次,咱们也得看看技术上的证据。

其实,只要稍微仔细看看完整的视频,或者了解一点汽车常识,就能发现不对劲。

根据后来公布的行车数据显示,那位司机在直道上是踩着油门加速的,一到要转弯的地方,就松开油门踩刹车减速,刹车灯亮得清清楚楚。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你想想,如果刹-车真的失灵了,车子怎么可能还会在弯道前那么听话地减速呢?

早就直挺挺地撞墙上去了。

而且,从物理上讲,一辆车如果只靠惯性,根本不可能在原地转那么多圈,能量早就消耗光了,肯定是需要持续踩油门提供动力的。

所以,“刹车失灵”这个说法,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现在的汽车工业已经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像比亚迪这样的主流厂家,安全系统都有好几套备用方案,就像是上了双保险,一个系统出问题了,另一个会马上顶上,不可能那么轻易就完全失控。

这件事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其实是网络舆论和我们自己的心态。

为什么每次一有涉及到咱们国产品牌,特别是技术领域的负面消息时,很多人总是倾向于先相信最坏的情况?

比亚迪现在是全世界新能源车卖得最好的公司,它的技术,连日本、德国这些老牌汽车强国都得竖大拇指,丰田都要找它合作。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可就是这么一个在国际上为国争光的企业,在自己家里,却总是被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搞得灰头土脸。

这背后反映出一种不太健康的“看不起自家人”的心态。

好像只要是国产的,就天生有原罪,就应该被更严格地审视,更容易出问题。

这种心态,其实对我们国家自己的创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一点,全世界的新闻都能看到。

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看到什么就信什么。

面对一条让你情绪激动的信息,不妨先停一停,想一想:这个消息来源可靠吗?

比亚迪刹车门反转,警方证实司机失控,市值蒸发千亿-有驾

是官方发布的,还是某个不知名的小号?

它有没有给出完整的证据,还是只是一个片段?

有没有可能存在别的原因?

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不容易被那些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人当枪使。

这次的“刹车门”事件,对所有人都是一堂课。

对企业来说,它提醒了大家,在今天这个舆论环境下,反应速度和透明度有多重要。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它也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谣言的巨大破坏力,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真的可以造成上千亿的损失,这已经不是开玩笑了。

我们每个人在网上点赞、转发的时候,其实手里都握着一份责任。

我们是选择成为谣言的推手,还是成为真相的守护者,这决定了我们未来会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网络环境里。

希望下一次,当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我们能多一份冷静和理性,少一份盲从和冲动。

毕竟,支持我们自己的优秀企业,给它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