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阿根廷在即,巴西风暴已起,是“恐龙”与“新势力”的拉美对决

比亚迪进入阿根廷市场的消息尚未落地,在巴西掀起了一场传统车企与中企的激烈交锋。 当巴西汽车协会Anfavea警告“5万岗位流失”,比亚迪直斥其为“恐龙式情感勒索”,这场冲突揭示了拉美汽车产业变革的深层阵痛。

比亚迪阿根廷在即,巴西风暴已起,是“恐龙”与“新势力”的拉美对决-有驾

2025年第三季度,比亚迪将以纯电车型Dolphin Mini、Atto 2和插混宋Pro登陆阿根廷,采取“进口+经销商”模式切入市场。 凭借2万美元起的价格,海鸥电动车直接对标3万美元的燃油竞品,宋Pro PHEV则以插混技术冲击中型SUV市场。

阿根廷的免税政策成为关键推手,电动车进口关税豁免政策覆盖3.3万辆配额,比亚迪已利用此优势进口1300辆测试车。 挑战同样存在,阿根廷现有17个中国品牌仅占1.2%市场份额,北汽、奇瑞等先行者已占据先机。

在巴西,比亚迪的扩张遭遇传统车企强力狙击。 Anfavea协会联合大众、丰田等巨头向总统卢拉发出警告,若批准比亚迪CKD套件(半散件组装)降税申请,将威胁1800亿雷亚尔投资和5万个就业岗位。

严峻的是劳工诉讼危机。 2024年,比亚迪巴西工厂被曝强制劳动、扣押护照和欠薪问题,163名工人被迫转移。 2025年5月,巴西劳工部正式提起诉讼,索赔2.57亿雷亚尔(约4500万美元)。 比亚迪虽终止与涉事承包商合作,口碑已受重创。

面对围剿,比亚迪的回应火药味十足:“当Anfavea写信给政府时,消费者早已做出选择。 ”其矛头直指传统车企的“保护主义商业模式”,并强调在巴西新能源市场73%的份额证明技术优势不可阻挡。

比亚迪阿根廷在即,巴西风暴已起,是“恐龙”与“新势力”的拉美对决-有驾

这种自信源于实绩,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巴西销量突破2万辆,超越大众成为新能源销冠。 7月1日,其巴西卡马萨里工厂首车下线,这座耗时15个月建成的基地规划年产能15万辆,以65%本地化率承诺创造2万个岗位,试图以本土化破局争议。

比亚迪在拉美的攻势依托三重优势

价格颠覆:海鸥电动车售价仅特斯拉Model 3的40%,刀片电池技术实现500公里续航;

政策红利:巴西2035年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及充电桩补贴政策,为中国品牌打开窗口期;

产能布局:巴西工厂未来可辐射阿根廷,降低物流成本并规避关税壁垒。

比亚迪阿根廷在即,巴西风暴已起,是“恐龙”与“新势力”的拉美对决-有驾

隐患同样尖锐,巴西用户抱怨“维修需等2周”的售后短板,环保组织指控工厂用水超标,欧美车企正加速反扑,大众计划在巴西追加电动化投资,Stellantis宣布新建混动车型生产线。

比亚迪的拉美战略还受制于全球政治角力。 2025年3月,墨西哥建厂计划突遭叫停,因中方担忧技术经墨西哥泄露至美国。 同期,欧盟对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发起“不公平补贴”调查,指控其依赖中国供应链威胁欧洲产业。

这些冲突迫使比亚迪调整策略,在巴西加速充电网络共建,推广“车电分离”模式降低使用成本;在阿根廷考察胡胡伊省锂矿区,谋划复制巴西“技术换资源”的本地化路径。

风暴中的新秩序

当阿根廷消费者等待比亚迪带来高性价比电动车时,巴西的硝烟已蔓延至整个拉美汽车产业链。 传统车企的抗议与比亚迪的73%市占率形成荒诞对比,正如比亚迪所言:“一家中国公司降低价格,把电动车开进中产阶级车库,恐龙们就害怕了。 ”这场冲突无关对错,唯关乎谁能在技术革命中更快转身。#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