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

谁能想到,曾经风头无两的蔚来,如今却成了新能源战场上一位苦苦挣扎的“负重者”。11年间烧掉800亿,李斌的这场豪赌看似一骑绝尘,却一不小心踏进了资本的泥潭。2025年四季度,是蔚来自设的盈利“死亡线”,但这条线究竟是救赎的起点,还是终结的号角?

“造车新势力”头顶的光环逐渐褪去,蔚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曾经那些“仪式感”的高光瞬间,如今却显得格外刺眼。到底是“烧钱换未来”还是“烧光就再见”,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别再挖坑了,蔚来的“学费”交够了

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有驾

11年,800亿,这个数字听着是不是挺吓人?但更吓人的是,花了这么多钱,蔚来的护城河却还没挖好。换电技术曾是蔚来的核心卖点,给人一种“科技领先”的感觉。

但到了2025年,比亚迪的兆瓦快充已经上线,换电站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甚至成了高成本的“鸡肋”。再看看蔚来的服务,号称高端,但用户未必买账,不少车主都抱怨售后体验下滑。

更离谱的是,蔚来2024年搞出的NIO Phone,直接对标苹果,结果不仅没掀起浪花,反倒成了“战略失焦”的经典案例。李斌的确敢想,但也得承认,这些年蔚来交的“学费”真的够写一本书了。问题是,学费交了,坑踩了,蔚来的护城河在哪儿?

二、销量提振?别指望乐道L60了

李斌的盈利“三板斧”之一是“销量提振”,但目前看来,这把斧头砍得不太顺利。蔚来旗下的乐道汽车,本应该成为“销量担当”,却成了“拖后腿”的角色。以乐道L60为例,自2024年9月交付以来,7个月总销量仅为35542辆,平均月销5077辆。

对比理想的L6,月均销量高达2万辆,这差距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更雪上加霜的是,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在2025年4月初宣布离职,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很明确:乐道的销量远远达不到预期。李斌把赌注压在了还未正式发布的L90上,但问题是,这款车能否撑起蔚来盈利的希望,目前还是未知数。

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有驾

三、降本增效,李斌能学学小鹏吗?

说到降本增效,蔚来的动作显然没有小鹏那么“狠”。小鹏的王凤英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直接砍掉了10个高管中的12个。而蔚来则是“执行团队先背锅”,比如让乐道的高管下课,但核心管理层却始终不动。

这种做法看似人性化,但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战场上,恐怕难以真正起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蔚来的高端服务体系本身就是个烧钱的“巨坑”。李斌也承认,服务一直在赔钱,但用户未必满意。与其在服务上“赔本赚吆喝”,不如像小鹏那样,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开发走量车型上。

四、盈利大考,是救赎还是终局?

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有驾

2025年四季度,蔚来必须盈利,这已经不是“愿景”而是“生死线”。李斌多次对外承诺盈利时间,从2023年到2024年,再到2025年,这一次显然没有退路。问题是,蔚来真的能在最后一刻实现盈利吗?

我们必须看到,新能源竞争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车企像比亚迪、特斯拉,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一路高歌猛进。而尾部品牌则在亏损与融资困境中苦苦挣扎。蔚来如果不能兑现盈利承诺,不仅会失去资本市场的信任,还可能被行业整合的大潮吞没。

更糟糕的是,如今传统车企也开始觉醒。例如大众、丰田等品牌,通过本土化策略逐步夺回市场份额。这无疑给蔚来这样的新势力增加了更大的生存压力。

11年亏损800亿!蔚来最后一搏:年底不盈利就出局?-有驾

结语

曾经的“蔚来速度”让人惊艳,如今却成了“蔚来困局”。2025年四季度,这场盈利大考,是蔚来的救赎,也是新能源行业对蔚来的终极审判。成功,就能改写“烧钱换市场”的魔咒;失败,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品牌,或许真的会湮灭在时代的浪潮里。

说到底,消费者买车看的是性价比、实用性,而不是那些“仪式感”的花里胡哨。希望李斌能拿出点真本事,让我们这些曾被蔚来感动过的人,继续相信它还能撑到更远的未来。你呢?

你对蔚来的未来怎么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