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早上还在广州喝早茶,半小时后就能到深圳谈生意?这听起来像科幻片里的场景,可现在真的有人把它变成现实了。2025年11月5日这天,小鹏汽车搞了个大动作,他们发布的飞行汽车A868完成了首飞,更狠的是,老板何小鹏当场立了个军令状——2026年量产之前,公司高管得先飞够5000公里。这话一出,全场都炸了。
说实话,飞行汽车这个概念喊了好些年了,但真正能飞起来、还能载人跑长途的,国内还真没几个。这次小鹏拿出来的A868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设计航速能达到360公里每小时,续航超过500公里,这性能放在飞行器里头,已经算得上能打了。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不需要跑道,找块空地就能垂直起降,降落之后还能像普通汽车一样在路上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汽车”。
咱们先说说这车到底有啥本事。A868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全倾转构型设计,听着挺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旋翼和发动机能完全旋转。起飞的时候,螺旋桨朝上转,像直升机一样垂直升空;飞到空中之后,螺旋桨转个方向朝前推,就变成了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模式。这么一来,既能在城市里找个停车场大小的地方起降,又能像客机一样高速巡航,不用非得去机场排队。
你想想看,传统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那航速基本都在100多公里每小时,飞个几十公里就得充电,实用性真心不高。A868这次直接把速度拉到360公里每小时,比那些纯电的快了快一倍,续航还能跑500多公里。这是咋做到的呢?人家用的是航空级油电混动系统,既有电池提供起降时的瞬间大功率,又有燃油发动机保证长途续航,还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这招确实高明,把纯电飞行器的两大痛点——续航短、补能难,一下子都给解决了。
小鹏汇天的技术团队给算了笔账,A868能坐6个人,从广州飞到深圳只要28分钟。你们算算,平时开车走高速得两个小时,坐高铁也要一个小时左右,这一飞直接省出来大半天时间。珠三角、长三角这些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几百公里以内,正好是这款飞行汽车的最佳使用场景。上午在杭州开完会,中午就能飞到上海吃午饭,下午再飞回来,一天跑三个城市都不在话下。
不过话说回来,飞行汽车听着挺炫酷,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毕竟这玩意儿是在天上飞的,万一出点啥状况,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小鹏显然也知道大家在想什么,所以他在发布会上直接放了个大招——在2026年量产交付之前,公司管理层必须完成累计5000公里的试飞。这话听着有点狠,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用自己的命给产品做担保吗?
这招确实够聪明。你想啊,如果老板和高管们都敢自己先上去飞个几千公里,那说明他们对这车的安全性是真有信心。这比开一百场发布会、发一万份技术报告都管用。业内人都说,这是小鹏打消用户疑虑的关键一步,也是对自家技术成熟度的一次公开表态。敢不敢让高管先飞,这是检验一家飞行汽车公司靠不靠谱的试金石。
量产这事儿,小鹏早就在布局了。今年9月底,他们在广州建成了全球第一个“万辆级”飞行汽车生产基地。这工厂可不简单,用的是航空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每台飞行器光碳纤维就得用掉300公斤。工厂达产之后,每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这效率已经赶上汽车生产线了。现在他们手上已经攒了7000多台订单,光迪拜那边就下了600台,看来海外市场对这玩意儿还挺感兴趣。
小鹏这次发布的其实不止A868这一款。他们之前还搞了个“陆地航母”分体式飞行汽车,那个主要是解决城市短途通勤用的。两款产品一个跑长途,一个管短途,正好形成互补。何小鹏说了,公司前前后后已经砸进去100多亿研发资金,组了个1400人的团队,专门攻克飞控导航、空中自驾这些核心技术。到2025年底,他们计划建成200家飞行营地,给用户提供从培训、维修到停放的全套服务。
说到市场布局,小鹏的步子迈得还挺大。按照计划,2026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国内交付,2027年就要正式杀进中东市场做C端销售。第一批主要盯着迪拜、卡塔尔这些地方,那边的有钱人多,对高端出行工具的接受度也高。中东那边地广人稀,气候条件好,确实挺适合飞行汽车发展的。
你可能会问,这东西真的能普及吗?说实话,短期内肯定还是富人的玩具,毕竟价格摆在那儿。造一台飞行汽车的成本,光碳纤维材料就得好几十万,再加上航空级的发动机、飞控系统,怎么着也得上百万起步。再说了,飞行汽车要真正上路上天,还得解决空域管理、驾驶执照、保险理赔这一大堆问题,没那么简单。
不过咱们换个角度想,十年前谁能想到电动汽车能卖得这么火?当年特斯拉刚进中国的时候,一辆车七八十万,被人笑话是有钱人的玩具。现在呢?十几万的电动车满街跑,充电桩到处都是。技术这东西就是这样,第一代产品肯定贵,等规模上来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再说了,国家现在对低空经济的政策越来越开放,这是个万亿级的大市场。前段时间出的那些政策文件,都在鼓励低空飞行器的发展。小鹏这次推出A868,时机卡得挺准,正好赶上政策的风口。
我倒是挺好奇,如果飞行汽车真的普及了,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到时候天上地上都跑着车,交通规则该怎么定?是不是得搞个三维的交通信号灯?停车场是不是也得分楼层,地下停汽车,楼顶停飞行汽车?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说到底,小鹏这次搞飞行汽车,不管最后能不能大规模普及,至少人家是真金白银往里砸,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产品做出来了。从概念到试飞,从建厂到接订单,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说明人家是认真在干这事儿。至于能不能成,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看政策能不能跟得上。
你们觉得呢?如果飞行汽车真的量产了,价格合适的话,你们会不会考虑买一台?或者说,你们觉得这东西多少钱以内是能接受的?还有,要是让你在天上飞,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是安全问题,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开?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都是咋想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