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买车这事儿,越来越像是在许愿池里捞锦鲤,什么都想要。
搁十年前,你要是花个四十来万买台越野车,那目标特纯粹,就是为了翻山越岭,在泥潭里体验地球引力。
车里头除了硬塑料和收音机,多一样都嫌累赘。
可现在你再看看?
用户需求说明书写得比《新华字典》还厚:既要长途穿越的皮实可靠,又要市区通勤的经济省油;既要有“方盒子”的硬汉造型,又要有Nappa真皮的温柔乡;智能座舱的屏幕得比家里的电视还大,辅助驾驶最好能让你在五环上边堵车边打盹儿。
这哪是买车,这分明是给自己找个全能管家。
就在前不久,环塔拉力赛那片漫天黄沙里,冲出来一台叫捷途纵横G700的混动车,还顶了个“中国电混穿越之王”的帽子回来。
我第一反应是,这年头,连拉力赛都开始讲究“节能减排”了?
一台插电混动车,去那种手机没信号、导航靠太阳的地方,跟一群喝油跟喝水似的纯油“老炮儿”掰手腕,这画面本身就挺超现实的。
这台G700,块头大得像个移动的集装箱,近5米2的车长,摆明了就是不好惹的主。
但最有意思的是,当你以为它是个只懂干粗活的糙汉时,它一开车门,直接把你闪瞎。
满眼的软包、Nappa真皮座椅带全套“马杀鸡”,后排甚至给你备好了小桌板和车载冰箱。
最骚的是,它居然塞了一套劳斯莱斯同款的Lexicon音响。
我寻思着,这是怕你在戈壁滩中央听《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少了一丝丝歌剧院的沉浸感?
这哪是硬派越野车,这简直是个会移动的豪华酒店行政房。
当然,光舒服没用,越野圈不信这一套。
于是它亮出了鲲鹏超能混动系统,总功率665kW,4.6秒破百。
这个数据翻译过来就是,在红绿灯起步时,旁边那些贴着V8标的性能车,可能连你的尾灯都看不清。
更离谱的是,它还给你配了个外挂式制氧机,专门伺候那些想不开要去高原挑战自我的朋友。
这份体贴,简直比你对象还周到。
就在你觉得捷途已经把“全能”这个词写在脸上的时候,东风的猛士M817开着它那张“雄狮脸”过来了,浑身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华为味儿”。
东风几十年的军车底子,配上华为的智能科技,这俩货凑一块儿,总感觉是要搞事情。
猛士M817的智能化,说白了就是降维打击。
当别的车还在纠结L2辅助驾驶好不好用时,它已经在聊华为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了,目标直指“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能驾驶。
甚至,它还丧心病狂地给你配了个车载无人机,估计是让你在堵车时能飞起来看看前面是哪个大哥在加塞。
这车还有个绝活,后轮能双向转20度,让这个五米多长的大家伙拥有仅5.2米的转弯半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庞然大物在市区的狭窄停车场里,能像个芭蕾舞演员一样优雅地转身,灵活得不像话。
如果说前面这两位,一个是把豪华穿越玩到了极致,一个是把智能科技武装到了牙齿,那么方程豹的豹8,则像是那个不动声色,却门门功课都考95分的学霸。
背靠比亚迪的三电技术和华为的智驾系统,豹8这小子出生就含着两个金汤匙。
它的DMO平台把电池和底盘整合到了一起,操控稳得像焊在地上一样。
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能屈能伸,进得了城区的限高杆,也翻得过野外的乱石堆。
“豹式掉头2.0”技术,更是把“原地打转”这项技能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豹8没有G700那么夸张的制氧机,也没有M817那么耀眼的无人机,但它就是把动力、越野、智能、舒适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
它就像一个内力深厚的高手,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说到底,这三台40万级的“全能王”,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越野车了。
它们是这个“既要、又要、还要”的时代催生出的新物种。
它们用插电混动解决了续航和油耗的千古难题,用顶级的智能科技让你在荒野和都市之间无缝切换。
它们的存在,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告:那个只会玩泥巴的越野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真正的硬汉,是穿着西装也能翻山越岭的全能选手。
那么问题来了,给你40万,你是选择这份无所不能的“全家桶”,还是会怀念那个只有收音机和硬塑料的纯粹年代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