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摩托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觉得挺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
就是日本铃木总部那边,派了两位级别相当高的大人物,专门跑到咱们国内的轻骑铃木工厂来考察。
这事儿听起来好像就是个普通的商业活动,但你要是知道来的这俩人是谁,再结合轻骑铃木最近两年的市场情况,你就会发现,这背后可能预示着一次不小的变化。
咱们先说说轻骑铃木这两年过得怎么样。
很多骑摩托车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注重实用代步的,对铃木UY125这款小踏板肯定不陌生。
从2019年上市开始,这台车简直就是个传奇。
它继承了前辈UU125那台被大家称为“超级芯”的发动机,主打的就是一个皮实、耐用、省油。
在那个时候,UY125凭借着它均衡的实力和良好的口碑,迅速占领了市场,成了很多人买125小踏板的首选,销量高得吓人,轻骑铃木也靠着它赚得盆满钵满,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从2020年到2023年,可以说是轻骑铃木的黄金时期,在2023年的时候,年产销量甚至达到了40.23万台,这个数字在摩托车行业里是非常可观的。
但是,市场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做得好,别人就会盯着你、研究你,然后想办法超过你。
从2024年开始,情况就变了。
首先是老对手豪爵,给自家的AFR125车型加上了ABS防抱死系统,这一下就打在了UY125的软肋上,因为安全性是很多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东西,而UY125一直没有这个配置。
接着,像是三阳、光阳、钱江、大阳这些在踏板车领域深耕多年的品牌,也都看准了125这个市场,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车,不仅外观设计更时尚,配置也更高,价格还很有竞争力。
这就好比原本UY125在一个班里是尖子生,突然之间,班里转来了好几个学霸,还个个都身怀绝技。
到了2025年,压力就更大了。
本田在国内的两家合资厂,五羊本田和新大洲本田,也相继推出了带有ABS的实用型和复古型踏板车,直接跟UY125和它的兄弟车型US125进行正面竞争。
豪爵那边更是狠,不光给车加配置,还搞降价促销。
这么一来,UY125的优势就越来越小了。
消费者一看,同样花差不多的钱,别人家的车有ABS,外观也挺好看,凭什么还要选你这个好几年没啥大变化的老款呢?
所以结果也很现实,轻骑铃木的销量开始下滑,即便后来推出了造型很受欢迎的复古踏板US125,也难以挽回颓势,全年的产销量从高峰时的40多万台,掉到了33万台左右。
就在大家觉得轻骑铃木是不是要一直这么被动挨打下去的时候,转机似乎出现了。
前面提到的那两位日本铃木总部的大人物,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来到了济南。
这两位可不是一般人。
一位叫安井信博,是铃木摩托车产品部的总工程师。
这个头衔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铃木那些让全世界车迷都热血沸腾的高性能摩托车,很多都是他主导开发的。
比如越野赛车RM-Z450,长途探险车DL系列,还有那台非常帅气的公路旅行车GSX-S1000GT,甚至连铃木的镇山之宝,传奇跑车“隼”,他都参与过开发工作。
可以说,他代表了铃木在玩乐型大排量摩托车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另一位叫梅田裕治,虽然网上关于他的公开资料不多,但是查到的专利信息显示,他参与了铃木多款踏板车的设计,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汉堡人”系列大型踏板车。
所以基本可以判断,他是铃木踏板车研发领域的资深专家。
现在问题就来了,一个是大排量性能车的顶级工程师,一个是踏板车领域的元老级人物,这两位“大神”级别的人物,跑到轻骑铃木这个目前主要生产125、155这种小排量风冷代步车的工厂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官方的说法是“对轻骑铃木自主研发能力展开考察”。
这个说法听起来很正式,但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可能就更深远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国内大多数合资车厂的运作模式。
通常情况下,中方工厂的话语权是比较有限的,特别是在产品研发和引进方面。
要生产什么新车型,或者对现有车型进行比较大的改动,比如换个发动机、加个ABS,都不是中方自己能决定的,必须和外方总部进行沟通,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
这个流程往往很长,也很复杂。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很多合资车型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和国产车的步伐。
所以,这次日本铃木总部派来两位核心技术高管,亲自来“考察自主研发能力”,很可能是一个信号,一个“放权”的信号。
这说明铃木总部也意识到了,中国的摩托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变化太快了,再用以前那种“我给你图纸,你照着生产”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他们可能想给轻骑铃木更大的自主权,让中国的团队能够根据本地市场的实际需求,更快速、更灵活地去开发和改良产品。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对轻骑铃木、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一旦轻骑铃木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研发权,那很多我们盼了很久的事情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比如,给UY、US这些热门车型装上ABS,这在技术上根本不是难事,缺的只是总部的点头。
再比如,大家念叨了很多年的极客飒250,那台搭载了非常优秀油冷发动机的街车,是不是终于有机会在国内生产了?
还有,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250、300排量的水冷踏板车,轻骑铃木是不是也能利用铃木的技术储备,搞出一款有竞争力的中排量踏板车?
看看隔壁的本田,这几年在国内市场动作多大,单缸300、350,双缸400,甚至四缸500的国产化消息一个接一个,新车出得又多又快,抢占了大量市场。
而铃木这边,确实有点太安静了,一颗“超级芯”发动机卖了快八年,虽然品质确实好,但在这个时代,光靠品质已经不足以应对四面八方的挑战了。
现在,这个机会似乎摆在了轻骑铃木的面前。
2010年的时候,轻骑铃木就因为产品更新没跟上当时的排放法规升级,栽过一次大跟头。
如今十几年过去,又一次站在了决定未来命运的十字路口。
但这一次和上次不同,这一次,他们手里可能真的要握住“自主研发”这把关键的钥匙了。
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在保住品质优势的同时,推出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就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