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

说句不好听的,大家别光扒着每年5000公里免费,这数字真没那么简单。我之前听一朋友说,他家里那辆SUV,实操下来高速一年也就跑了3500公里左右,周末偶尔去趟周边城市,平时上下班市区折腾的多。你说这5000公里,真是高估了大多数车主的需求。另一方面,我还记得有次和一修理厂师傅聊天,他说高速路多高速车跑,保养和折旧成本蹭蹭往上蹿,那是不是高速跑越多,车损耗也得当量增加,换句话讲,免费公里数大了,车主们其实省的是油费和通行费,反倒掏了维修钱,这账,真不好算。

先放个数字:某全国调研样本不大也不小,大概六七百辆车,平均每年高速里程没破4000公里,靠谱的算。听着好像和我的朋友差不多,算是有一点参考价值。但这结果有个很大区别,跑多的那部分车一年飙上万公里,别说免不了收费,就是补贴都不够自己折旧用的。再反观一堆家庭用车,春节回家才来回不到500公里,一年跑高速几次,根本闲置闲置。那种强制统一免费5000公里,反而可能资源分配失衡。

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有驾

你知道什么更有意思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个事情挺形象地说明问题。一个卖车的朋友说,现在很多小城市用户计价心理超强,不愿意多花钱跑高速,宁愿走慢车道,也不愿意多掏几块钱,高速这点费用变成了心理门槛。结果往往高速路上车流有高峰,小车满载担心路费,大家都堵在国道上,难受不?这也印证了一个方面,免费听起来美好,但路堵问题依旧没解决。假日出行,那是集体计价敏感下的集中爆发,免费5000公里不是灵丹妙药。

说个更复杂点的。研发新车型时候,供应链层层压价,给零部件性能和价格做权衡,差不多就像高速收费体系一样,权衡得恰到好处。研发周期长,里面各部门博弈,一旦你给了厂商免费通行证,等同于降低运营成本,成本节约喜欢被用来调配别的方向。实际是最终的价格表也许不会因免费而下降,反而花样百出,以补偿免费带来的缺口。跟你说的免费公里数能有7天,听起来挺美的,但开发和维护高速路的成本累加,谁会买单呢?是政府补贴?还是车主未来掏腰包加税?这个链条可真不怕扯长。

去年国庆,我车在高速收费站逗留了快40分钟,一旁的小哥和我说,今年的节假日免费政策没下死线,反而免费时段多了,更多人抢着那段走,结果堵得更厉害了。有时候宁愿掏点钱走非免费时段,也不愿堵这里。这不就是你早提的堵车没解决嘛。后来我和他打趣,要不咱们搞个累计二千公里免费,超过收费,他连连点头,笑得没心没肺。

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有驾

突然想到这里,这个规则如果跟扣分挂钩咋样?比如说,扣分少于6分的,才能享受免费额度,扣多了的直接剥夺免免费资格,这给规则带来守法即受益的动力,也顺带着提高行车安全。虽然有点理想,但比纯粹逃避收费来的更具实践意义。再追问点,你有没有想过,这样设计对那些外地司机的公平性?毕竟每年跑高速不一定多,但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跨城的,难道他们罪过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来说,咱们也得看看车价差异。像那个同价位的合资SUV和国产中端SUV,前者优惠力度大点,厂家愿意为多跑的车主推出公里数包月,成本更可控;后者优惠少,跑高速更多,买单的基本是车主自己。操作差别,让车主心理有落差。免费里程数挂钩政策在这有得发挥空间,不过同样,成本如何分担又是不容易解的问题。

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有驾

不止是路,连渠道经销商也得算个账 —— 他们很清楚,每多给点免费高速指标,客户跑得多了,车子回厂保养多了,那根本赚不到多少外快,反倒需承担高昂的质保和售后。很多时候免费设定得太多,看似让车主省心,厂商和维修渠道反倒嫌麻烦。这点大家别忘了。

说个彰显细节,我记得我有一次陪朋友去4S店,销售小伙子老话一句:兄弟,你多跑高速,车子发动机油耗上去,保养费用都不同了。我那会儿抱着好奇心现场算了个粗糙数字,10万公里开下来,光保养就得多花个两三千块,高速伴随着油耗和零件磨损同步溜涨,不是简单几毛钱的差异。

虽说我刚才5000公里这个说法有点一刀切,但这倒提醒我,专项免费里程设定,务必视车主用车特点量身定做,不能全套一招鲜。车主跑高速多,费用负担大,免费多点合理;跑少的,要求也该宽松点 —— 这里是不是存在新问题?比如免费后成本转嫁给了谁?会不会出现逃费行为?跟没细想过的猜测是,可能会有技术升级,比如车联网实时分享路况和行驶里程,系统自动计费,这也是未来趋势,就怕推广成本高得吓人。

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有驾

说实话,我挺质疑那些贷款还完了继续收费是流氓的说法。理论上,高速公路资金链有点复杂,修一条高速不只是贷款,维护和运营也花钱,这一算账铺开来让人蹦眼泡。不要忘,贷款还完不代表成本消失,维修更新,人员费用依旧得付。要我说,不带点合理的收费模式,高速路真的撑不住。频繁调整收费标准又吓人,车主痛点是,别让管理层刁难。

对了,突然扯点局外话:有人说免费就像白嫖,我觉得这形容挺形象,毕竟高速公路不是某种吃瓜路,背后涉及一大堆投入和利益相互牵扯。免费和补贴必须平衡,不能任性,车主和政府都得对号入座。感觉有人能直接掏钱买高速包月更直观,有点像手机流量包,跑多少算多少,谁用谁买单。这样设计会不会更能让人接受一点?你怎么看?

再说一个数字,假设你一年跑高速4000公里左右,收费标准在0.5元/公里,合计2000元,这钱放家用也算块大头。给个1000元的年补贴,你差不多跑2000公里还剩个几百块,余额拿去节假日避开堵路段。这个钱不免白送,但也不让车主负担太重。只是估算,实际情况就复杂多了。

大部分车辆每年高速行驶难超五千公里,免费设定累计二千公里较合理,收费部门否则只能收到少部分车钱不划算-有驾

最后随口提个问题:如果真要推行累计二千公里免费政策,你觉得怎么统计公平?是不是光凭车机数据就够?还是得有第三方监管?反正这些细节,不说又似乎放过机会。你们平时跑高速,感觉哪块最让你有怨言?免费了,真堵还是不堵?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