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买辆车这事儿跟养个男朋友差不多——开始时指望能遮风挡雨,到头来光是遮你钱包的风就忙得够呛。如今你下班挣扎着挤进地铁,回家路上还得分心刷刷新闻,就又看到一条热搜:谁家豪车又召回了。这玩意儿年年有,今天特别多。如果用国民段子来形容,那就是“有钱人头发长见识短,没钱人头发短事见得多”。汽车界可比娱乐圈勤快,三天两头出新闻,明星塌房也就那么回事,汽车要塌房,人命可真不便宜。
召回这事,年年都有新花样。小时候咱们家里没车,哪来的召回一说?那会儿顶多是家里电视机不亮了,拨个电话请维修工上门:来了,螺丝一拧点冒烟,直接判死刑。现在倒好,车还没开两年,厂家直接通知你:“请把你的座驾送回来,我给你换个脑袋。”这关心程度堪比失恋女友:“快回来,我帮你修修行头。”只是咱这关系不够亲近,修行头的是人家座椅,你的职业头颅人家可不会保。
豪车圈子里一直流传一句话,叫“世界再大,道路就这么宽,事故再多,召回带头干”。这次的名单很长:有大切诺基,有宝马,还有一些长得不认识名字的“外国友人”。乍看这些汽车名字,一个比一个洋气,售价一个比一个高,仿佛只要咬牙盘个五十年的花呗就能成功加入中产行列。结果到底成了什么?人家倒不是嫌你穷,嫌你没技术,资本主义快乐老家也在召回路上磕磕绊绊。
先说大切诺基,这车名字都写着气派,“大切”,听起来牛得没边了,是不是专给硬汉、大哥、社会人准备的?结果这回召回原因是:第二排座椅头枕锁住机制有点问题。简单说,后排头枕遇事先慌,冲着乘客脖子就“扑棱”过去。厂家怕乘客真成了“长颈鹿进动物园”,赶紧通知“召回进笼”。头枕不靠谱,这算不算是高端人士专配VIP脊椎按摩服务?家里没钱换大切,也能感受到人上人脖子痛的烦恼。想来也是,普通人的脖子在搬砖的时候累断了没人管,人家大切的脖子歪了,厂家亲自登门伺候。感动中国要不要给汽车厂商安排个名额?
再说宝马。宝马这名字,开出去就自带BGM,哪怕你穿着大裤衩人字拖,上车那一刻都自动加持精英气质。这次召回闹得更高端——少得可怜,一共就五辆。听上去像是宝马圈子里特供VIP随机抽检:“恭喜你中奖了,获得一颗定时炸弹——动力电池模块有点小脾气,极端情况下会玩‘自焚’。放心,我们免费帮你把新‘心脏’装进去。”这就好像医生检查说你的心脏有罢工风险,你还得配合医生的实验,“等我研发出新款你再来换上。”电池出问题,仪表盘各种警告灯一齐上演迪斯科。你还以为遇上了好莱坞大片,其实是厂家为你安排的沉浸式体验。五辆车,召回通告搞得比电视台还周到,挂号信、互联消息、狗仔队不如厂家敬业。宝马车主估计要哭了,这VIP待遇比做核酸还周全。
还有进口托纳利,名字都这么文艺,还以为是外国名画家的亲戚,其实就是车。召回原因,居然是倒车影像显示不出来。明明2024年了,这居然还能出软件bug?你正小心翼翼往后倒,以为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结果中控说:“你别指望我,我瞎了。”这样一来,倒车不是倒霉么?这年代,倒个车比谈恋爱还忐忑,谈恋爱怕绿,倒车怕撞绿化带。厂商倒是贴心:免费升级软件。都说“生命在于折腾”,要我说,软件升级才是汽车工业真正的人体实验场。以后孩子写作文可以这样描述妈妈的车:“我妈妈的车很有趣,每三个月就要回厂家看看新版本。”
说到安全隐患,这次还有一位冷门选手出场:曼恩商用车辆的进口底盘。问题也很直白:转向传动轴的万向接头没装牢。读到这,你都能想象修车师傅掏着钳子边叹气边嘀咕:“德国工艺怎么了?也有打折扣的时候。”接头脱落,车子瞬间变成了碰碰车。不知道是不是厂家觉得,即使卡车也需要“人生来点惊喜”,反正你在路上拐个弯,可能就直接告别这世界的打工魂。厂家温馨提示:赶紧把你的车拉回去检查,有问题我再给你续命一回。你说这日子过得跟修水管似的,管道漏了别急,塞住还能用。
别看这些召回通知写得一板一眼,措辞出处处透着体贴,实际上讲的是“你买的不是安全,是一场意外”。人生嘛,意外本来就多,谁让你活着。但你花了几十万、上百万,以为能消灾免难,最后还是要天天和主机厂斗智斗勇。厂家总是一边道歉一边承诺,永远的“我们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但消费者往往体验到的,是国内外厂商轮番上演“修炼爱情、顺便修修你家车”。
说到底,汽车界周而复始的召回仪式,其实是一场大型的粉丝见面会,只有主角不是你,而是你那辆刚贷款买回来的小可爱。车市越做越大,新闻越来越多,召回成了“年度大戏”。你本想着这车能盐能甜,该漂移漂移、该省油省油,现实却像大保健——哪个好事都轮不到你,倒霉的事比谁都勤快。
当然了,每次召回都有流程:电话通知、短信、挂号信样样不差,厂家生怕你不知“自己要被翻修了”。甚至还贴心送上客服电话、经销商地址、咨询热线,生怕你找不到人吐槽。群众很有默契,一边嘴上骂着:买来买去,没买到安全;一边还继续“真香”:“不管怎样,买得起宝马的大佬还是大佬,头枕坏了还有厂家惦记着。”
当下中国的汽车消费,理想很丰满,现实很召回。你怀揣能人所不能的理智,颤巍巍交了定金,结果美梦总是被召回通知单叫醒。车还没开热,厂家就巴巴儿把你召唤回去,这画风要搁在古代,分明就是君王下诏让你回宫“服毒”。消费者成了皇恩浩荡下的幸运狗,时时刻刻不是在修车,就是在去修车的路上。
提前买了保险,为了防意外;却没料到最大的意外,竟是爱车自己要“回炉”。有时候想想,咱们的社会早已进入了“被召回”时代。买手机要升级,买车要召回,买个空气净化器都能遇上“致癌滤网”,这花钱像刮刮乐,彩头永远在事故与维修间跳转。
你问这是为什么?厂商和工程师倒也委屈:你想一边要最先进的科技配置,一边还希望它螺丝钉都滴水不漏。你还嫌价格贵,那只能拿消费者做小白鼠,边修边卖边升级。生活不就是个“如何薅用户羊毛的艺术”?技术越进步,召回越普及;车越智能,人越无助。谁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看是第一胆战心惊。
不过你要是认为只有高档车才召回,那也未免太小看这行业“雨露均沾”的觉悟。无论你是捧着大切诺基的圆润屁股,还是握着宝马方向盘的冰凉皮肤,又或是开着进口底盘的“霸道总裁”,该轮到你时一个都不落下。人生如戏,全靠召回演技。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挂号信查收召回的真谛。
写到这儿,按下最后一个字,手机弹来一条通知:“您的车已被列入本次召回名单。”我放下笔,翻出钱包,想了想,还是骑上我的小电驴,握紧扶手,祈祷它别被召回。毕竟,它的头枕只有一个“头”,那就是我。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