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的最后一年,从2026年开始,购买新能源车需恢复缴纳购置税,享受减半优惠。 税率从10%降至5%,设定了1.5万元的减免上限。 这意味着车价30万成为分界线:低于30万的车按5%缴税,超过30万的部分需全额缴纳10%的税。
例如,购买50万的车需缴税3.5万元(50万×10%减1.5万),比2025年多出3.5万元支出。 这一政策直接冲击高端新能源车市场,旨在避免豪华车占用过多补贴资源。
2026年,城市导航辅助驾驶(City NOA)将成为20万元以上车型的标配。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2024年NOA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技术已开始落地,这是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
该技术覆盖城市复杂路况,实现自动跟车、避障和变道,通勤效率大幅提升。 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早晚高峰路段,车辆可自主完成导航到目的地的全过程,仅需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接管。
800V高压平台和5C超充技术大规模应用,2026年主流车型将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 工信部规划显示,2025年底全国超充站数量突破10万个,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超90%。
目前,特斯拉、小鹏等品牌已部署超充网络,2026年该技术将覆盖更多国产品牌。 例如,宁德时代推出的“天行”电池系统支持超充,能量密度超350Wh/kg,助力续航突破500公里。
2026年是半固态电池量产元年,搭载车型续航普遍达600-800公里,比当前主流车型提升30%以上。 中汽协预测,2026年半固态电池在纯电车中的占比超40%。 半固态电池采用无机电解质,热失控风险压降至1%以下,安全性远超液态电池。
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3.0版本预留半固态接口,能量密度提升50%;宁德时代硫化物电解质电池成本三年降六成,至120美元/kWh。
2026年,插电混动(含增程)车型凭借“无续航焦虑”优势,预计占据新能源市场50%份额。 欧阳明高预判,市场呈现“两头挤”趋势:豪华电动轿车和经济型电动轿车向家用主流的A级车挤压。
插混车型功能齐全,性价比高,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例如,A级插混车售价15-20万,纯电续航200公里,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成本比同级燃油车低30%。
因购置税减免上限1.5万元,2026年购买30万以上新能源车需多掏数万元税款。 例如,40万的车需缴税2.5万元(40万×10%减1.5万),比30万以下车型多付1万元。
政策引导消费者转向平价车型,加速“油电同价”进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6年30万以下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预计超70%,高端市场受政策压制明显。
2026年电池成本下降20%,部分车型实现“油电同价”。 目前主流纯电车比同级燃油车贵3-5万,成本差距持续缩小。
例如,宁德时代通过干电极工艺降低电池制造能耗40%,推动整车成本下降。 网约车师傅测算:现买纯电车比燃油车多花4万,每月省油费3000元,一年回本;2026年成本降低后,回本周期缩至半年。
政策推动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2026年渗透率预计达40%。 欧阳明高指出,2023年新能源重卡销量3.5万辆,2024年达7万辆,2026年将突破10万辆。 干线物流、港口运输场景基本实现电动化替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