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中国汽车品牌时,总有一个名字绕不开 —— 长城汽车。它从河北保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年销超百万辆、远销全球的跨国车企。从最初的 “模仿者” 到如今的 “引领者”,长城汽车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中国汽车工业的逆袭传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汽车的世界,探寻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 1984 年的河北保定。当时,这里有一家名为 “长城工业公司” 的乡镇企业,主要从事汽车改装业务,年产值不足百万元。谁也不会想到,这家濒临倒闭的小厂,会在日后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骄傲。而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名叫魏建军的年轻人。
魏建军,这位注定要在汽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1964 年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户军人家庭。八岁那年,父亲送给他的一辆玩具车,如同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汽车梦想的种子。而在他 20 岁生日时,收到的那辆二手苏联产拉达,更是让他与汽车的缘分愈发深厚,凭借着出色的驾驶技术,他还赢得了 “保定车神” 的称号。家族中叔叔魏德良于 1976 年创办的长城汽车改装厂,为魏建军的汽车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当 1989 年魏德良因车祸去世,长城工业公司陷入困境时,年轻的魏建军毅然挺身而出,瞒着家人与南大园乡政府签订了为期 5 年的承包合同,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创业征程。
接手公司后,魏建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司资产负债高达 200 万元,可谓是千疮百孔。为了挽救公司,他四处寻找机会,一开始通过改装特种车辆,如冷冻车和石油用车等,为当地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让公司情况逐渐有了起色。但魏建军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当时国家重新调整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将轿车项目列为重点支持对象,这让魏建军萌生了制造汽车的想法。他借助家族企业在底盘和悬挂技术方面的力量,手工组装出了 “长城轿车”,并聘请王凤英担任销售总经理,将这款车推向东北市场。初期,“长城轿车” 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然而好景不长,1994 年国家实行 “目录制” 管理,“长城轿车” 未能进入目录,无法获得牌照,项目被迫停止,公司收入也急剧下降。
但魏建军并没有被这次挫折打倒,他花了一年时间四处寻找新的出路。1995 年,远赴美国和泰国考察的他,发现皮卡车在当地极为常见,而国内皮卡市场却发展尚不繁荣,有着巨大的潜力。于是,他果断决定转型生产皮卡。回到国内后,他从保定当地的田野汽车厂挖来技术人员,从绵阳新晨厂采购发动机,从唐山齿轮厂采购变速箱等,全力以赴投入到皮卡的生产中。1996 年 3 月,第一辆长城皮卡迪尔成功下线。魏建军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他采用低价策略,将迪尔的售价定在六七万元之间,远低于当时皮卡市场主流价位的 10 万元,同时将目标客户锁定为小企业主和个体户。这一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再加上当时国家政策对社会单位购买轿车有限制,一些单位转而选择皮卡,长城皮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98 年,长城皮卡产销达 7000 多辆,一举成为国内皮卡市场的霸主。
然而,魏建军并没有满足于在皮卡领域取得的成就,他深知市场变化莫测,必须不断开拓新的领域。随着中国轿车市场逐渐趋于饱和,SUV 领域却出现了市场空白,外资和合资品牌主要集中在 20 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10 万元以下的市场几乎无人涉足。魏建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他延续长城在皮卡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出了价格在 8 万元左右的经济型 SUV 赛弗。赛弗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一年内销售量突破 3 万辆。
紧接着,2003 年,长城又推出了另一款 SUV 赛影,凭借其独特的定位和优势,创下了单月销量超过 3000 辆的纪录。仅仅一年时间,长城汽车就成功夺得了 SUV 市场的霸主地位。2003 年,长城汽车更是成为中国皮卡和 SUV 市场的双料冠军,同年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码为 2333—HK,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从此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长城汽车开始积极布局全球化战略。2010 年 12 月,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车展上,长城汽车开始受到国际关注,这成为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开端。此后,长城汽车加速海外布局,大力发展海外 KD 组装业务,2011 年 6 月和 9 月,塞内加尔 KD 工厂和马来西亚 KD 工厂先后正式投产。2012 年,长城汽车与美国 CODA 控股签署协议,携手开发首款纯电动汽车;同年 5 月,在伊朗两家组装厂完成长城 C30 和风骏 3 的下线和上市,为开拓伊朗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2014 年 5 月,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州投资 5 亿美元建设整车生产工厂,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投资的最大工厂建设项目,该项目于 2019 年 6 月竣工投产。除了在海外投资建厂,长城汽车还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的研发体系,2016 年 1 月,在日本成立了第一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之后又陆续在北美、欧洲、印度建立研发中心。在销售服务层面,截至 2022 年,长城汽车已经在海外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覆盖,销售渠道超过 700 家,为其在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提供了坚实保障。不过,在全球化进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2024 年 5 月,长城汽车宣布将关闭其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欧洲总部,此举于 8 月 31 日正式生效,这一消息也曾引发外界对其欧洲市场战略调整的诸多猜测。
在国内市场,长城汽车也在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和升级。2001 年,长城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成立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将长城皮卡向 SUV 领域进行延伸。2005 年,长城汽车进行生产线改造,首款哈弗 CUV—— 哈弗 H5 亮相市场,正式打开了哈弗系列的大门。哈弗品牌专注于 SUV 市场,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高性价比,迅速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了国内 SUV 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旗下的哈弗 H6 更是长期占据国内 SUV 销量排行榜榜首,创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神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浪潮,新能源和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长城汽车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这些领域进行布局。2009 年,长城内部成立了驾驶辅助系统研发小组,是中国非常早成立智能驾驶部门的民营车企;2012 年,又成立了动力电池项目组,开展动力电池电芯、模组、电池组、BMS 等相关核心技术的预研工作。2020 年,在创立 30 周年之际,魏建军提出要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发展的目标,并在技术品牌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宣布实现这一转型的目标迈进,通过发布 “柠檬”“坦克”“咖啡智能” 三大技术品牌,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实现从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跳跃。
2021 年,长城汽车发布了 “2025 战略” 规划,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同年 12 月 29 日,长城汽车入股第三代半导体企业 —— 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动碳化硅、大算力芯片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2022 年,长城汽车对旗下品牌进行了整合调整,合并欧拉和沙龙、魏牌和坦克四大品牌,实施各自体系下的双品牌运作,其中欧拉和沙龙聚焦纯电市场,坦克、魏牌专注高端新能源及全球市场,哈弗品牌和长城皮卡品牌继续保持独立运作,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牌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在技术研发方面,长城汽车更是成果斐然。2021 年,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 1.5T 柠檬混动 DHT 系统,获选为 “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这是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系统第八次获此殊荣;同年,长城首创的中国高阶动力总成 3.0T+9AT/9HAT 正式亮相,“比欧洲同类型发动机还要大 14 马力”,代表着中国当时在动力总成方面的领先水准。
2023 年,长城汽车量产了全球最高效的 Hi4 电混四驱系统,该系统已扩展成为包括 Hi4、Hi4 性能版、Hi4-T、Hi4-Z 和 Hi4-G 在内的技术家族,在新能源混动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2025 年,总投资达 5.1 亿元的长城汽车多角度碰撞实验室投入使用,该实验室占地 3.9 万平方米,相当于 6 个标准足球场,是亚洲面积最大的独立安全实验室,设有五个碰撞分区,是全球汽车企业中首个具备主被动结合测试能力的自研实验室,可模拟 9000 种道路突发状况,为保障汽车安全性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此外,在智能化赛道,长城汽车率先构建智能驾驶技术体系布局,成功将全球首个可量产车载认知大模型 ——SEE 端到端大模型成功应用,其国内领先的九州超算中心,更是可以赋能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NOA),覆盖全国 98% 城乡镇路况,实现全天候 “行泊一体” 无缝体验。
在产品布局上,长城汽车旗下拥有多个品牌,每个品牌都有着独特的定位和丰富的产品线。哈弗品牌作为长城汽车的核心品牌之一,以 SUV 车型为主,涵盖了从经济型到中高端的多个细分市场。其中,哈弗 H6 自 2011 年上市以来,凭借其时尚的外观、丰富的配置、稳定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深受消费者喜爱,长期霸占国内 SUV 销量榜首,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款 “神车”,截止到目前,哈弗 H6 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 400 万辆,创造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销售奇迹。除了 H6,哈弗品牌还有 H9 这样的硬派越野 SUV,凭借强大的越野性能和可靠的品质,在越野爱好者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魏牌,最初以创始人魏建军的姓氏命名,定位为高端豪华 SUV 品牌。其首款车型魏派 VV7 一经推出,就以其时尚大气的外观设计、豪华的内饰配置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成功进军高端 SUV 市场,打破了消费者对自主品牌难以打造高端车型的固有认知。后续推出的摩卡、拿铁、玛奇朵等车型,更是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不断探索,搭载了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混动技术,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高端、智能的出行体验。
欧拉品牌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以 “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 为定位,致力于为女性消费者打造专属的新能源车型。欧拉好猫凭借复古可爱的外观设计、舒适的内饰和丰富的配置,迅速成为了女性消费者的心头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欧拉还推出了芭蕾猫等车型,进一步丰富了其产品线,满足了不同女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坦克品牌则专注于硬派越野 SUV 市场,旗下的坦克 300 一经上市便火爆异常。它复古的外观设计、强大的越野性能和丰富的科技配置,让越野爱好者们趋之若鹜,成为了硬派越野市场的新宠。坦克 500 定位为中大型豪华越野 SUV,搭载了 3.0T V6 发动机和 9AT 变速箱,动力强劲,同时内饰豪华,将越野性能与豪华品质完美结合,不仅在国内市场大受欢迎,还成功进军海外高端越野市场,提升了中国品牌在全球越野领域的影响力。
长城皮卡作为国内皮卡市场的领军品牌,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长城炮系列皮卡的推出,更是将皮卡从传统的工具车形象向乘用化、高端化方向转变。长城炮乘用皮卡拥有时尚的外观、舒适的内饰和丰富的配置,具备乘用车的舒适性和便利性;商用皮卡则以其出色的载货能力和可靠的品质,满足了商用客户的需求;越野皮卡更是凭借强大的越野性能,为越野爱好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长城炮系列皮卡的推出,不仅丰富了长城皮卡的产品线,还推动了国内皮卡市场的升级发展。
在资本运作方面,长城汽车也有着出色的表现。2003 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11 年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业布局和市场拓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2024 年,长城汽车营业总收入 2021.95 亿元,同比增长 1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26.92 亿元,同比增长 80.76%,展现出了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截止到 2025 年 8 月 4 日,长城汽车在 A 股的股价为 21.77 元,总市值达 1863.28 亿,在港股的股价为 13.04 港元,总市值为 1116.09 亿,在资本市场上持续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
然而,长城汽车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争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虽然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一些头部汽车品牌相比,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业内人士猜测,长城汽车在品牌建设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是在海外市场,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力度。在产品方面,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部分车型的更新换代速度或许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不过,面对这些挑战与质疑,长城汽车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2025 年,长城汽车在各大领域动作频频,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与决心。在产品方面,不断推出新车型和改款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例如,2025 年,坦克品牌继续拓展产品矩阵,旗下车型在保持硬派越野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智能化和舒适性配置,向城市 SUV 领域进行破圈发展,以吸引更多消费者。魏牌基于全新高山和全新蓝山等车型,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哈弗品牌立足用户需求,接连推出重磅车型,强化在 SUV 市场的竞争力。长城皮卡不断强化产品矩阵,巩固其在国内皮卡市场的领跑者地位。欧拉品牌则锁定主流市场,通过优化产品布局和营销策略,蓄势待发。
在技术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实力。2025 年,长城汽车推出了全球同级别热效率最高的 4.0 升 V8 发动机,在动力系统领域的技术实力一举跃居全球前列,彻底打破外资在高端动力领域的技术垄断。同时,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坚持 “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 的技术路线,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在智能化方面,长城汽车的先进智能化技术不断覆盖更多车型,赋能市场拓展和全球化进程,凭借领先的算法研究能力、数据研究能力、训练仿真能力,以及丰富的工程化研发、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安全和多项目并行的开发经验,在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持续保持行业头部地位。
在市场拓展方面,长城汽车继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深化 “生态出海” 模式。2025 年 5 月,魏建军透露,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投产后,初期计划生产 3 款车型,产能 5 万辆,后续产能会逐步提高至 10 万辆,辐射拉美地区。长城汽车准备在巴西打造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实现全价值链落地。目前,长城汽车已拥有海外销售渠道超 1400 家,全球用户超 1500 万,海外累计销量超 200 万辆,海外体系力优势持续凸显,真正形成了全球化竞争力,“第二增长曲线” 势能强劲。
回首长城汽车的发展历程,从 1984 年在保定的艰难起步,到如今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它用 41 年的时间,书写了一个中国汽车品牌的传奇故事。这一路走来,长城汽车始终坚守 “技术立企” 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勇于突破。它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跟随迈向引领的生动写照。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所说:“汽车产业生而全球,技术是不同企业、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造车,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长城汽车正是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对创新的不懈探索,对梦想的坚定信念,一步一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