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跃这段话,炸锅了。说实话,我一点也不意外。
他说有些车企“胆子太大了”,家里的事儿还没整明白,就敢往外冲。这话听着像老父亲恨铁不成钢,但背后,藏着的是中国汽车行业这些年野蛮生长的缩影。
为啥这么说?知道为啥吗?
这就好比,你刚学会走路,还没掌握平衡,就想着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不是说不能有梦想,而是…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想想看,现在有多少新势力车企,成立时间比我炒一盘回锅肉的时间还短,就已经开始满世界吆喝着要“颠覆”这个、“超越”那个。PPT做得天花乱坠,发布会开得像演唱会,但真正落到产品上的,有多少是真材实料?
尹同跃拿奇瑞举例,说他们做一个平台要六年。六年啊!这时间,够一些互联网公司把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倒闭都经历一遍了。但造车,不是敲代码,不是堆参数,是要用人命去试错的。
那些恨不得一年推出好几款新车的企业,难道真的是技术突飞猛进?还是说,只是把不同的壳子套在同一个底盘上?这种操作,相当于把方便面换个包装,就当成新菜品推出,忽悠谁呢?
当然,有人会说,时代变了,要拥抱变化,要快速迭代。没错,这话没错。但记住: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得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都没打好,就想着盖摩天大楼,风一吹就倒。更何况,汽车这种东西,关乎人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尹同跃说,他是被别人“拽着”走出去的。这句话听着有点凡尔赛,但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奇瑞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技术的积累和沉淀。
不是说不能走出去,而是…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如果只是靠着资本的加持,靠着营销的噱头,就想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恐怕最后只会碰得头破血流。
这种情况,就好比一个小学生,还没学会加减乘除,就想着解高数题,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而且,现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内部都没整明白,就跑到国外去,面对的是更加成熟的市场和更加强大的对手。这简直就是hard模式开局,难度系数直接拉满。
说到这,我想到一个问题:为啥现在这么多企业都热衷于“走出去”?难道真的是为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伟大理想?
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焦虑。国内市场太卷了,大家都想找一个突破口。但记住:海外市场不是避风港,更不是垃圾场。
如果你在国内都混不好,到了国外,只会死得更快。
所以说,尹同跃这番话,看似是在批评别人,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造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敬畏之心。
那些想着赚快钱,想着一夜暴富的企业,最终只会成为时代的炮灰。
这种操作相当于,拿着一把玩具枪,就想去打仗,勇气可嘉,但结局注定悲壮。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这就是人性,这就是商业,这就是社会。人们总是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忘记了长远的规划。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昙花一现,而只有少数企业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人真的是太难了/太惨了
所以,各位看官,擦亮眼睛,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给忽悠了。买车也好,投资也罢,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毕竟,钱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不能打水漂。
而对于那些想要“走出去”的车企,我只想说一句:先把家里的地扫干净再说。
这就像是,你想征服星辰大海,先得把自己的船造结实了。
记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造车也是一样。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小心噎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