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家国产车的官宣会引得一片骚动?长安启源A07新款上市,大家都盯着那条“730公里续航”的新闻疯狂转发,技术论坛和朋友群里议论得热火朝天。先别急着给出答案,先琢磨琢磨:咱花多一万块钱,值不值换来这么点续航?自驾族看了会心动吗?这车到底真香在哪?这些问题搁在我脑子里转了个遍。
你说现在电动车最让人焦虑的是什么?绝对不是性能,不是加速,也不是什么智能大彩电,而是续航和补能。别说开宝马、特斯拉的人没焦虑,只要没到家续航99%,谁都想着:要是半道没电多尴尬!就拿我这种爱瞎溜达的来说吧,周末没事刷个高速,从北京出发往东北、去趟内蒙,真要提前规划加电,我宁可少去一个景点。这也是为啥,长安这次把A07的“最长续航”提到730公里之后,一下戳中的是都市里上班族,也是外地自驾那波人。
可问题来了:它续航真的提升这么多吗?还是噱头多于实用?去年A07宣传过“710公里”,说实话,城市里头就算400公里也够用,快充越来越多,几十分钟摸个鱼就补满了,可大家心里那根弦还是绷着。新款号称“优化”,没多装一颗电池,全靠电子系统、轮胎、空气动力改进出来的多20公里。表面看起来不是什么飞跃,事实真是这样吗?
其实,这种“细节打磨”的升级,往往是让人心安的决定因素。什么叫用户体验?不是一味加参数、搞炫酷功能,而是把“80分用好处的5050小瑕疵”补齐到95分。你真正到手开一段时间就明白了:奇怪,那种“随时会找充电桩”的焦虑,自己慢慢就消失了。心理安全感提高,就是大厂这1万元花在隐形部分的功夫。所以有人把它当成“技术进化”不如说是“车主心结”的疗愈。
咱们再说说价格。现在新A07顶配估计到不了16万,和去年一对比,猜猜多出来那部分钱去哪了?专业朋友跟我喝茶聊天,大差不差是材料涨价,厂家让利,销售压价互相博弈出来的。可你去跟隔壁那些号称“高端国产”,续航上700公里的车一对比,天哪,有两个品牌差距起码得多花小两万块。老实说,你细品不同级别的配置,诸如十六扬声器、无框车门、2.9米轴距这些噱头,哪一样单拎出来都要多加五六千块。
再聊聊动力和体验。电车加速猛这是常识,但这辆车用的还是160KW后驱电机,推不推得动其实不是重点,看的是它增程器的新花头。新款直接用1.5L专用发动机,没动力传输出去,仅供发电,模拟效果跟纯电一样——油只进电池,不进轮子。很多人搞不懂为啥这样玩,因为这意味着“充电焦虑”变“发电不烦”,你油加满就能跑,等同是把电车缺点最大限度缩小,远途驾驶爽翻天。
内部体验方面,我个人觉得改变不算巨,最惊喜的是“向日葵屏幕”旋转功能,白天导航特别清晰,夜里副驾看剧直接全屏,家里那口子笑得合不拢嘴。16个音响配合上主动降噪,一路上胎噪都没了,音乐开足彻底体验有钱人的感觉。表面看起来这些细节不值一提,但站在“车是封闭第二空间”角度,牛逼的体验就靠这种综合起来的“小心思”。
有意思的是,智能化和安全配置几乎“全都拉满”。标配L2级别辅助,IACC能让你自动跟车,市区早晚高峰省事儿。什么APA泊车、盲区预警,更别提了。像北京那种老胡同,拐弯碰见快递员有时候真心提心吊胆,现在系统提前滴滴,省了碰瓷的风险。以前这些很高端的功能动不动要两三万选配,如今直接标配,现在买,值不值?
反过头来看一看,很多人还在抉择:是抄底买优惠老款,还是顶配上新款?新老A07真实价格算一算,老款便宜2万,新款续航高了,智能安全、OTA软硬件都升级,多花一万块值得不值得?表面这是理财,其实这是心态。现实点说,现在国家“CLTC”标准730公里,真实开能不能做到600?当然不能保证百分百,但日常郊游、偶尔小长途,哪怕高速消耗快一些,那种“再也不用天天查电量”的自在感,值不值一万块钱?这才是买车人自己心里该权衡的啊。
我身边那帮老司机说,A07的升级一点都不光靠炒作,是真有东西,17万这个预算档口,现在国产车里要找个无框门、腿部推拿、长续航于一身的座驾,还真没几个。尤其对比蔚来、零跑什么的,同价位配置差出来一大截。以前总觉得国产车拼的是性价比,但到了现在这代,居然也要开始比细节、比用户体验、比路途安全了,这算不算进步?
说到底,市场竞争誰也不傻,长安敢卖这个价,说明对自家产品有底气。厂商不再把消费者当“韭菜”,而是琢磨“为啥这台车能让他们花差不多的钱,却享受到了自带科技体验+大续航+舒适空间”。你说这不是手机逻辑吗?但今儿个汽车市场就得追着同行卷,谁也别掉队。
最后我的看法,其实也不复杂:买车就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啥。追求性能、喜欢智能、家里有固定停车位的,放手上新款,享受技术红利。天天在市区穿梭,预算极其有限,抄底老款,买来也不吃亏。钱花在哪里,是给谁买安心,谁买开心。这才是消费的大逻辑。
站在一旁冷眼看热闹,我是真有点佩服当下中国车企:过去我们担心各种核心卡脖子,今天终于轮到自主品牌敢拿参数和细节跟外资叫板。A07这种例子,能不能卖疯尚未可知,但它给消费者制造一种选择的自由,比靠补贴堆硬件更让人踏实。说到底,你愿意花多一万买安心还是买面子?这个问题,搁十年前没人问过;而今,大家各有答案。
你要问我选啥?现在我反而不着急下单,倒想等等9月10日车子正式上市后,看市场和网友实际口碑。毕竟,纸面参数再细致,体验永远要自己去脚踩路牙上才算数。这就是买车的大实话,也是我对这事的全部理解。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