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就是比亚迪。
现在一提国产车,比亚迪肯定是绕不开的名字。
最近这家公司的半年报出来了,数据一看,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
报表上写着,半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惊人的3700多亿元,这个数字听着就提气,说明生意做得非常大,车卖得特别火。
可大家再往下一看,净利润那一栏,写的是155亿元。
这下子,很多人就看不懂了,脑袋里全是问号。
挣了3700多亿,最后落到口袋里的纯利润怎么才这么点?
这中间差了3500多亿,这么大一笔钱,到底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是不是公司经营管理上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还是说这里面有什么复杂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用最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笔账好好算一算,看看比亚迪这本大账本里,钱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在我们一头扎进账本之前,得先看看比亚迪现在在世界上是个什么地位,这很重要。
因为你看一个企业,不能光盯着它赚了多少纯利润,还得看它在整个行业里的分量。
就在不久前,一份全球汽车销量的排行榜出来了,比亚迪直接冲到了全世界第四名。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卖车的公司里头,它已经排到最前排了,前面就剩下像日本丰田、德国大众这些我们从小就听说的老牌汽车巨头。
能跟这些国际大鳄掰手腕,这本身就说明了实力。
这可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吹牛,人家国外的同行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就说那个一直以技术著称的日本丰田,现在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买比亚迪的车回去,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开来研究,想看看咱们的中国车到底厉害在哪里。
德国大众汽车的最高领导,也在很多公开的场合直接承认,比亚迪现在是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
你想想,能让全世界最顶尖的对手都这么重视,甚至感到紧张,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种无形的价值,是光看利润报表看不出来的。
所以,咱们得先有这么一个认识,比亚迪已经不是一个只在国内有点名气的地方企业了,它是在国际舞台上跟顶尖高手过招的中国代表队。
有了这个大背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它的账本,心里就更有谱了。
那消失的三千多亿,第一笔巨大的开销,就是养活员工。
这个数字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现在在比亚迪上班的总人数,已经快要接近70万人了。
70万人是什么概念?
中国好多县级市的总人口都到不了这个数。
这70万人,每天要吃饭,要养家糊口,公司就得给他们发工资、交社保。
我们就算一笔最简单的账,一个最普通的生产线工人,一个月工资加各种福利补贴,到手五六千块钱,那公司实际要为他付出的成本可能就要上万。
70万个这样的员工,一年下来光是人力成本就是几千亿的规模。
这还不算那些技术研发的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薪水更高。
所以,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不仅仅是在造车卖车,它实际上还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为70万个家庭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和那些只需要几十几百个员工就能运营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制造业的本质,就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工厂,这笔钱是必须花的,也是花得最有温度的一笔钱。
第二笔巨大的开销,是给国家交税。
一个企业做得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应该越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纳税。
根据公开的信息,比亚e迪在2023年一整年,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款加起来,超过了510亿元。
这个数字同样非常惊人,我们把它平均到每一天,就相当于比亚迪每天要给国家财政贡献差不多1.4亿元。
我们平时买东西、看病、孩子上学,享受到的各种公共服务,我们国家建设高铁、高速公路,发展国防科技,这些钱从哪里来?
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像比亚迪这样的大企业缴纳的税收。
所以,那3700亿的营收里,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通过税收的形式,转化成了支持我们国家发展的公共财富。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其实都间接享受到了比亚迪发展带来的红利。
这笔钱,花得光明正大,花得理所应当。
如果说前面两项开支是责任和义务,那么第三笔巨大的开销,就是比亚迪为自己的未来投下的血本,那就是搞研发。
财报里写得很清楚,一年投入到科研和创新上的钱,超过了300亿元。
300多亿是什么概念?
很多中等规模的上市公司一年的总收入都到不了这个数。
比亚迪却把这么多钱,全部投到了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上。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什么“刀片电池”,安全性特别高;什么“DM-i超级混动”,开车又省油又有劲;还有那个能让车子原地掉头的“易四方”技术,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黑科技”,没有一个是天上掉下来的,全都是用这几百亿的真金白银,靠着几万名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干出来的。
据说比亚迪现在几乎平均每个工作日都能申请十几项新专利,这个创新速度在全球汽车行业里都是非常罕见的。
王传福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就是把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从电池到电机,再到芯片,能自己造的就绝不依赖别人。
短期来看,这么干确实特别烧钱,会大大拉低公司的利润率,让财报上的数字没那么好看。
但是往长远看,这就等于给自己的企业修建了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别人很难模仿,也很难超越。
就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地基打得牢牢的,虽然费钱费力,但以后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房子都稳如泰山。
所以,现在我们再把这些账目串起来看,心里是不是就亮堂多了?
比亚迪那3700亿的营收,刨去原材料、生产等基本成本后,剩下的钱,大部分流向了三个地方:一部分变成了70万员工的工资和福利,解决了大量就业;一部分变成了国家的税收,支持了社会的发展;还有最大的一块,变成了对未来的投资,投入到了技术研发当中。
这么一算,那155亿的净利润,反而是挤了又挤才剩下来的。
这说明比亚迪的经营思路,不是把赚快钱、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放在第一位,而是更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技术积累和社会责任。
这种战略选择,可能不会让炒股的人短期内兴奋,但对于一个想要成为百年老店、想要代表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最稳健、最明智的选择。
如今,比亚迪的车已经卖到了全世界112个国家和地区,在很多国家的市场上都成了新能源车的销量冠军,这本身就是对他这种长期主义战略最好的回报和证明。
王传福当年说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很多人都觉得他在吹牛,但现在他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告诉我们,他当初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