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宿高铁257公里线路“快慢差”:安徽段试跑在即,江苏段为何还在“纸上谈兵”?

同样是合宿高铁的一段路,一边已经进入试运行倒计时,一边却还在可研阶段“打转”,这样的“进度鸿沟”,让盼着高铁通家的老百姓急得直跺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把基本盘说清楚,合宿高铁全长257公里,一头连安徽合肥,一头接江苏宿迁,拆成两段看:安徽段从合肥到泗县,198公里;江苏段从泗县到宿迁,就59公里。别小看这条线,它可是我国京沪、京港(台)、陆桥、沿江“两纵两横”高铁主通道的连接线,更是合青高铁的关键中间段,能把安徽、江苏、山东三省的交通动脉串起来,战略价值摆在那。

合宿高铁257公里线路“快慢差”:安徽段试跑在即,江苏段为何还在“纸上谈兵”?-有驾

可进度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安徽段2019年就敲下了第一根桩,到2025年9月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沿线的新合肥西、八斗岭、定远东、明光西、五河、泗县东6个站都建好等着用了,就等年底合肥西站竣工,俩就能同步通车;反观江苏段,这些年光听着“要开工”的消息,却一次都没兑现,一直卡在可研环节。

直到2025年10月,官方才表态说可研批复预计要等2026年初,开工时间也得排到2026年,按4年建设周期算,通车最早也得20292030年。同样一条高铁,安徽段6年就能跑起来,江苏段光前期准备就快赶上人家建设周期了,难道59公里的线路,真的比198公里的还难推进?

合宿高铁257公里线路“快慢差”:安徽段试跑在即,江苏段为何还在“纸上谈兵”?-有驾

要说原因,还真不能简单怪哪一方。

从政策导向看,安徽是主动往国家战略上靠,一门心思强化合肥的枢纽地位,把这条线当成打通皖北交通的关键;江苏这些年的建设重心更偏向南北向干线,东西向线路的优先级就往后排了些。

技术上也有难题,江苏段得和潍宿高铁(2028年才通车)协调接口,不能自己先建了到时候接不上;加上沿线有生态敏感区,环评要求一升级,设计方案就得反复改,耽误了不少时间。

还有运营效益的考量,安徽段要是单独先通车,很可能重蹈济莱高铁的覆辙——当初济莱高铁单独运营,日均就4对车次,效率低得让人心疼;江苏段光投资就约80亿元,怎么让这笔钱花得值、区域效益最大化,也得慢慢算清楚。

但不管原因多合理,延迟通车的影响已经摆在那了。交通上,安徽段就算年底通了车,也可能陷入“钟摆式”运营——从合肥开到泗县就到头了,没法往宿迁、青岛延伸,等于一条腿走路;而合青高铁青岛到宿迁段2028年就能建成,到时候江苏段还没通,全线贯通就成了泡影。

合宿高铁257公里线路“快慢差”:安徽段试跑在即,江苏段为何还在“纸上谈兵”?-有驾

经济上更明显,皖北的定远、明光这些地方,本来指望这条高铁对接长三角,结果路通到一半卡壳了;苏北的泗洪等地,也错失了借高铁承接经济辐射的机会。老百姓的不满也在累积,一次次等不到开工消息,对官方的信任度也打了折扣。

其实破解困局也不是没招。可以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验,建个省际协调专班,两边坐下来一起定计划、解难题,再搞个动态评估机制,每个节点都盯着进度;技术上别等设计完了再征迁,完全可以平行推进,还能用BIM技术提前模拟接口问题,避免后期返工;长远来看,这条线通了能形成山东、江苏、安徽三省3小时经济圈,还能让陆桥通道和沿江通道联动起来,效益摆在那,早一天通车就能早一天受益。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附近的高铁建设顺不顺利?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快慢差”问题?要知道,高铁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少了任何一方的配合,都难奏出畅通的旋律,你说对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