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老牌车企的“叛逆期” 谁能想到,吉利——这家曾经靠“四个轮子加沙发”打天下的传统车企,如今正忙着把“造车厂”的标签撕得粉碎。2023年上海车展上,吉利展台最抢眼的不是新车,而是一块写着“智能出行科技生态”的巨幅标语。隔壁特斯拉的销售偷偷嘀咕:“他们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李书福早在五年前就埋下伏笔:收购沃尔沃、入股奔驰、吞下魅族手机,最近甚至把卫星都送上了天。网友戏称:“吉利这是要造‘陆地航母’?”但玩笑背后,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吉利股价两年翻倍,分析师们开始用“科技公司PE倍数”重新估值。
第二幕:芯片比发动机更“性感” 传统车企的估值逻辑很简单:卖车越多越值钱。但看看特斯拉,销量只有丰田的零头,市值却是对方三倍。秘密藏在代码里:FSD自动驾驶软件毛利率超过70%,抵得上卖十台燃油车。吉利显然读懂了这份“财富密码”。
去年发布的“龍鷹一号”芯片直接对标高通8155,算力足以支撑L4级自动驾驶;银河NOS车机系统流畅度吊打一众新势力;甚至和百度合作的“汽车机器人”项目,连方向盘都能折叠隐藏。一位供应链高管透露:“吉利现在采购激光雷达的数量,比特斯拉中国区还多。”
第三幕:华尔街看不懂的新算术 转型的阵痛来得比预期更猛。2023年财报显示,吉利研发投入暴涨58%,但净利润增速只有个位数。有股东在业绩会上直接开炮:“我们投资的是车企还是科幻公司?”李书福的回应很硬核:“如果现在不烧钱做技术,五年后连烧钱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科技公司式”的豪赌正在颠覆行业规则。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将吉利列为“中国特斯拉最强挑战者”,理由是:其卫星通信+自动驾驶+车机生态的闭环能力,目前全球仅两家车企具备。而散户们更关心的是——下次OTA升级,能不能让我的车自己去找充电桩?
尾声:方向盘后的“无限游戏” 当大众还在为“降价换销量”焦头烂额时,吉利已经玩起了更危险的游戏:用科技故事重构估值体系。这像极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华为——硬件只是入口,生态才是印钞机。不过话说回来,你觉得明天早高峰时,你的吉利车会突然问你要不要订阅“空中交通情报服务”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