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电动车热潮,油价高企,政策扶持,中国品牌成主力

好家伙,最近尼泊尔刷屏的不是雪山美景,而是车市演了一出“王者归来”,主角还是中国电动车,你敢信?

尼泊尔电动车热潮,油价高企,政策扶持,中国品牌成主力-有驾

说实话,这事乍一听有点像什么魔幻电视剧的开篇:尼泊尔这小国,原以为油车永远独霸四方,谁知道风向突然大转,马路上一下子被中国牌子的新能源挤满,场景堪比咱们大城市新能源狂飙的既视感。

你说这事蹊跷不蹊跷?

先抛个小问号,为什么偏偏中国电动车能火到这种地步,这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猫腻,又有什么现实的艰难和小九九?

来,咱一点点扒开细节,看看这步棋怎么下的。

首先要说,尼泊尔油价一直高得离谱,这事众所周知。

就拿那个叫Bibek的哥们打比方,他本来想整个皮实耐用、能跑山的SUV,转了一圈,日系、印度本土通通不入法眼,最后还是锁定了咱们的中国电动车牌子。

但真相一看,理由其实很简单——加油他每月搞不好得掏一万多尼泊尔卢比,再看看充电,一个月就两千来块,孰轻孰重一秒见高下,还是喜提电动车来的爽快。

细想下,油价为啥贵?

要怪就怪地理位置,小国全靠进口石油,看老邻居印度脸色吃饭。

2015年那次被“掐油脖”,硬是让全国人民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寸步难行。

直到后来中国出手,帮着搞起水电站,把电力资源这张牌打活,为后面电动化铺平道路,也可说是一场“时势造英雄”。

尼泊尔电动车热潮,油价高企,政策扶持,中国品牌成主力-有驾

而更关键的诱因,是政策放大了这波效应。

尼泊尔政府狠下心对燃油车收高税,说白了就是不鼓励你买。

反过来给电动车大开绿灯,一看进口税,便宜得让人揉揉眼睛:落在实际价格上,直接比别国同类车便宜了十六个点,这价格谁能忍?

还有银行出手利率砍半,贷款买车像买手机一样丝滑,普通人积蓄终于能派上用场,这对改善生活有多大诱惑就不用多说了。

按道理说,这么“亲民”的动作,情怀、价格双重加持,市场嗨到不行才合理。

可人生如戏,哪有完美剧本?

电动车虽然全方位占优,真落地开起来才发现“坑”一个接一个。

最典型的就是维修这档子事。

想换个电池、修个零件,那叫一个慢,配件等个把月都不稀奇,费用也不见得便宜多少。

售后服务水准一时还没跟上。

不少中国车企在当地卖得欢,售后却还停留在“说得多,做得少”的阶段,用户体验说不上好。

吉利旗下的宝腾,三年才混出200辆的成绩单,怎么解释?

有人认为就是因为没有被电动车的大浪淹没,服务网点太稀,用户不放心买单。

同理,这给了竞争对手喘息空间,要么说市场选择永远比营销靠谱。

不过中国厂家早有人“未雨绸缪”。

比亚迪这波布局比谁都早,人家十多年前就去尼泊尔探路,这回吃下市场红利也是合情合理。

有意思的是,建厂计划又成了新热点。

尼泊尔政府想拉中国企业去本地设厂,还勾画什么减免税收的大饼,不光能省下高额关税,还能让本地就业翻番。

美事一桩?

表面看似没毛病,但别忘了尼泊尔本身政治就风雨飘摇。

哪天政府一换届,政策来个180度大转弯,投资那些企业恐怕就得头皮发麻。

你看比亚迪,较早时小规模布局,成了加德满都街头的“流量担当”。

改进车型细节,像底盘升高、专门针对烂路调校,说白了就是贴着用户需求做文章。

本地人夸得不是没道理,雨季下山坡都能开得妥妥的,这才是真正把产品“用在刀刃上”吧。

有个代理商透露,如今不少中国品牌排队等着签约合作,这局势热得快冒烟。

甚至连吉利现在也卷入本地大合作的谈判桌,还不是从前那副高冷姿态。

说到这,有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以往尼泊尔常被吐槽的摩托超载,六七口人挤一辆摩托穿城,见惯不怪。

但现在,越来越多家庭能负担得起四轮电动车,满大街鸡飞狗跳的危险情况少了不少,实实在在生活品质的提升。

不过任何行业的新风口都免不了阵痛。

电动车市场虽然新车销量蹿升,二手领域还是充满不确定。

电池寿命说短不短,说长也就那几年,二手市场买家担心换电池花大钱,一来二去中国品牌在二手市场价格压不起来,有点“断层”,卖家也跟着犹豫。

尼泊尔还为此定下个小目标,说2030年之前,新车九成都要上电动,车龄老的直接强制淘汰,出租车更是统一切换新能源,这在政策层面已经亮明决心。

但现实里,二手日系车照样还在街上转悠。

怎么让这一波老用户扔掉习惯上移到新事物上,绝不是靠口号就能搞定的。

得让中国车企在价格、服务上多下点功夫,比方推出开旧换新、增加售后覆盖率,用点小福利吸一吸潜在用户。

否则一味追求销量,售后掉链子,大浪潮退去后口碑吃大亏,大概率就会演“昙花一现”的经典桥段。

而且,你以为咱中国品牌的春天已经到来了吗?

太天真了吧。

现在虽说像比亚迪、零跑等品牌方阵排着队卖,但市场猛一扩容,肯定有更多国内甚至欧美、日韩厂商虎视眈眈。

谁能利用本地资源做细服务,谁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真赢家”。

所以,总结一句,眼下尼泊尔的电动车潮流,说到底,其实就是时代推着走的结果。

地缘替换、政策催化、企业早布局带来的“聚合效应”。

中国厂商动得早,产品适配接地气,价格也打透底线,这才有现在近乎“买爆”的盛况。

但后面,撇去热闹,留给车企们的只有一个更残酷的赛道——谁家能把服务和配件铺到位,谁能守得住信任,谁就不会输在下半场。

就说嘛,短短几年中国电动车已经攻占尼泊尔,出租车、面包车、电动小私家一路开花。

马路上看到燃油车的稀有程度,说不定以后真要配上背景音乐。

但故事远没结束,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新品牌和逆风翻盘的机会随时扑面而来。

尼泊尔电动车热潮,油价高企,政策扶持,中国品牌成主力-有驾

讲真,这套“尼泊尔模式”会不会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标杆?

谁知道。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加油站老板最近肯定忙着琢磨转型路数,不然指不定哪天就真歇业了。

你说,尼泊尔这场电动化大潮,会不会让亚洲别的国家也分分钟“抄作业”?

尼泊尔电动车热潮,油价高企,政策扶持,中国品牌成主力-有驾

要不要也来聊聊你身边新能源车的故事?你会愿意在你的城市看到同款场景吗?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