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副总严壮立的辞职消息,是那种一看公告觉得平淡如水,再细想却像嚼到了一颗花椒——麻劲慢慢上来的新闻。
9月18日,他在公司里最后一天,第二天公告挂出来,说是“个人原因”离任。
但知情人小声透露:这位在广汽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将,最近被请去“喝茶”,而且不是闲聊那种。
这一幕很容易让人想到几天前才传出的另一件事——广汽乘用车前总经理张跃赛,也被带走调查。
坊间八卦说他家搜出了一个半“小目标”的现金,后来有人辟谣数额没那么夸张,可这个画面已经够电影感了:厚厚一沓人民币码成墙,那场景要搁电视剧里导演都不敢拍,因为怕观众说假。
把时间线倒回去看,这两个人可都是广汽体系里的重量级人物,不是空降型,而是在集团的泥潭和激流里一步步蹚出来的老兵。
严壮立从2019年底起就是副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前还坐过多个合资公司董事长的位置,比如广汽菲克、智诚实业、广爱经纪等,一度手握多条业务线。
他这种履历,在汽车圈属于“低调但不好惹”的类型。
而如今,五年不到,人就突然从台面消失了。
我一直觉得,一个大企业高管的辞职,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豪车忽然急刹——绝不会只是司机心血来潮踩了一脚,总得有点什么情况发生。
从外部环境看,今年汽车行业本身就在经历风雨交加:新能源补贴退坡后的价格战、自主品牌卷配置卷价格合纵连横,还有合资板块份额下滑。
这么大的背景下,大集团内部做结构调整甚至动刀子肃清,其实并不稀奇,只是落在人头上的时候,每个故事都会变得具体而刺耳。
尤其对广汽来说,今年1-8月卖出101.05万辆,同比少了12.32%,自主品牌部分更惨:传祺跌了18.66%,埃安跌17.31%。
销量往下走时,高层会议室里的空气通常会变得又冷又硬,“番禺行动”“战时状态”这些词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
一边喊着改革口号,一边拉华为合作搞新品牌启境,看似积极,但暗潮汹涌的时候,有些人的位置难免摇晃起来。
你要说这跟反腐有没有直接关系?
没人能给确凿答案,但两个重量级人物接连出事,加上内部改革的大背景,很难完全切割开来看。
有业内朋友形容,现在一些传统车企正在经历一种“双重压力”:市场端要拼命抢生意,管理端还得剔除多年积累的人情网与利益链,这种过程注定伴随着震荡。
而震荡中谁先掉队,有时候真不全取决于能力。
我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见过一次严壮立,当时他正负责商贸业务,对媒体讲话极其谨慎,用词稳到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任何表演欲。
这类性格的人,如果按正常轨迹发展,会稳扎稳打干到退休;现在这么突然收场,让很多圈内人都皱眉:“这里面肯定还有别的。”
当然,从舆论角度讲,“喝茶”三个字足够勾起所有人的好奇心,它模糊,又暧昧,你无法一下判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却知道事情不会简单收尾。
这也是为什么类似事件很容易发酵成公众议题——大家不仅盯着当事人,更在揣测背后那个庞大机器到底怎么运转,以及它哪根齿轮卡住了。
再往远一点想,中国汽车行业其实早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以前靠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撑起来的一批玩家,如今必须面对全球化竞争和技术革新的双重挑战。
在这种局势下,每一家大型国企或民企,都不得不自查体检,把拖后腿的人或机制清出去。
不排除未来还会听到更多类似名字被推上风口浪尖,而这些故事未必每次都有完整结局呈现给公众。
所以,与其问“严壮立到底因为什么离开”,倒不如关注另一个问题:这波震荡之后,广汽能不能真的瘦身成功,在销量和创新力上杀回来?
毕竟数据摆在那里,没有消费者买单,再漂亮的战略规划也只是PPT上的好看曲线。
写到这里,我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某天晨会上,新CEO翻开销售报表沉默三秒,然后抬头说:“各位,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不是谁走谁留,而是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还能不能笑。”
这样的气氛,比任何官方通告都真实。
而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也许唯一确定的是,这出戏,还没演完呢,你们猜,下一个名字会是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