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

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之火”,在10月30日被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的一条微博快速扑灭。曹力直言,他从未说过“与华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媒体的歪曲解读无疑是让人啼笑皆非。他强调了“坚持全域自研”是零跑的核心战略,同时也明确表示“零跑尊重华为,自研与合作并不矛盾”。这波24小时内的火速回击,不仅让舆情迅速熄火,还将中国新能源车企技术路线的争端推向了聚光灯下面对华为这样的技术巨头,车企究竟该选择“借船出海”,还是“开荒自主”呢?

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有驾

在这次突发的舆情面前,零跑的表现堪称一堂绝佳的危机公关课。首先是反应迅速。当争议刚起,曹力在微博用第一人称亲自发声,用真诚打破了“官腔僵局”,快速掌控了舆论主动权。而后,他的措辞又精确踩点,既护住了自家的“全域自研”大旗,又不忘“夸了”华为一把,玩转“双赢”的套路“自研是战略考量,合作并不冲突。”更妙的是,零跑在危机中还瞄准了行业某些媒体对信息断章取义的习惯,呼吁大家回到理性讨论,这种侧面打击黑粉的方式,把自己放到了“讲理先生”的位置,进一步圈粉和转移舆论风向。

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危机爆发时车企的应对差异有多大。特斯拉的“甩锅刹车门”风波,让人看到了车企可能犯的最严重错误之一;而理想到今天还没能彻底撇清的“水银门”事件,也警示我们,拖延和敷衍的态度更会让问题变成无底洞。而零跑这一次稳准狠的冷处理,才明白了一个基础但关键的逻辑危机来时,速度和态度就是最硬的危机公关砝码。

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有驾

不过这场舆情背后,显然隐含了更深的行业技术路线分歧。零跑明确拒绝华为的决定,直接放大了“自研派”和“平台派”之间日趋激烈的博弈。前者以零跑、小鹏为代表,坚信智能化技术是车企未来的灵魂,必须自己牢牢掌握核心话语权;后者则以上汽、广汽为典型,认为适当依赖华为等技术供应商,是事半功倍、快人一步的致胜之道。

零跑选择的“硬核自研”并不意外。不到10年的车企愿意赌上500亿重金,甚至以大比例资金投入智能化领域,更多是看中了这个牌桌上的长期下注。通过自研,零跑不仅掌握了造芯、域控等核心技术,还将激光雷达技术下放到15万元车型,这种“自主降本”的实力确实名副其实,也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化的巨大潜力。此外,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紧张,自研技术还可以避开数据跨境和知识产权纠纷等潜在风险,这更是面向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

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有驾

那么反过来看,同为智能化引领者,华为走“技术赋能”路线的打法同样吸睛。其高成熟度、高性价比以及海量分布式算力为倚重合作方式的车企带来了飞跃式质变。三种到四种合作模式让车企们轻松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从零部件到模块化协作,再到产品全栈定义,甚至是直接“智选”整车方案的参与,它已经成为不少车企解决技术落后问题的“速效灵丹”。尤其是其整体表现远胜大多数竞争对手的ADS系统,更是让合作者尝到了销量甜头。

但这背后的较量,仍然是车企对“控制权的焦虑”。以技术信仰“早摘水果”加快速度的,往往很难保证长期稳健;而纠结于小核自研、怕掉出大潮的企业,又担心一不小心为人做嫁衣。究竟选择哪条路,才算是真的对,真的适合?这恐怕没人能给出定论。

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有驾

零跑的500亿研发豪赌,放眼长远无疑昂扬但也沉重。技术到L4级自动驾驶这类下一阶段的终极目标时,不仅需要实际技术突破,更考验着企业可持续资金流。500亿这个数字,人们听着都心惊胆颤,真砸出去够造一支全球生猛舰队了,但把它减成一年百亿,用在全域领域项目开发,猪都要叹“我不超重钱快吃不动”。

事实是,无论是零跑坚持技术自研的探索,还是其他车企与华为叠浪逐流的实践,双方各自在完成未来技术创新竞速上,又何偿没有互补一面呢?大浪淘沙的长波竞速最终需得落与分段成本优盈/赦世博赢命策略

零跑自研豪赌500亿迎战华为技术赋能,新能源车企路线之争白热化-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