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科技进军造车,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扫地机巨头再拓新赛道

最近有个消息在科技和汽车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甚至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那就是我们很多人家里可能都在用的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的品牌——追觅科技,正式宣布要造汽车了。

这本身就已经是个大新闻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一上来就没打算造咱们普通人开的家用车,而是直接把目标定在了汽车界的顶级奢侈品,对标的是像布加迪威龙那样的超级跑车。

追觅科技进军造车,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扫地机巨头再拓新赛道-有驾

他们计划打造一款顶级的纯电动超豪华车型,并且放出话来,这台车预计在2027年就能和大家见面。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的第一反应普遍是疑问。

一个做智能家电的,怎么突然就跨界去干造车这么复杂、这么烧钱的事了?

而且还是造超跑,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追觅是那个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帮手,它的产品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高速吹风机,这些东西虽然技术含量也不低,但跟结构复杂、安全要求极高的汽车比起来,似乎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很多人都在担心,这会不会只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宣传噱头,或者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

但是,从追觅科技官方的表态和一系列实际行动来看,这件事他们是认真的,而且是早有准备的。

追觅方面说得很明白,他们要在汽车领域进行长期而且是持续的投入。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已经悄悄组建了一个规模接近一千人的造车团队,并且这个团队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阵仗,上千人的专业团队,这投入的资源和决心都是实打实的。

更有意思的是,追觅的造车计划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想法。

根据他们团队内部信里透露的信息,这个宏大的计划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了雏形,当时追觅的创始人就已经写下了一份造车计划书。

那时候,追觅科技这家公司甚至都还没有正式成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次的宣布虽然突然,但他们的准备却显得很充分。

追觅科技进军造车,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扫地机巨头再拓新赛道-有驾

可以这么理解,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追觅科技先是选择了一个自己擅长并且与未来造车技术有一定关联的领域——智能清洁家电。

他们在这个领域里深耕细作,把技术和产品做到了行业顶尖,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以及全球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当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他们认为进入汽车行业的“时代时机”终于成熟了,于是就把这个埋藏了十二年的梦想正式付诸行动。

那么,追觅到底有什么底气敢去挑战布加迪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他们的创始人和核心技术了。

追觅的创始人叫俞浩,是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

这个背景可不一般,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就是高速运动物体的控制、空气动力学等等,这些都是制造高性能汽车,尤其是超级跑车所必需的核心技术。

俞浩本人在技术圈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很早就开始研究四旋翼无人机,还是三旋翼飞行器的发明者。

我们都知道,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在很多底层技术上是相通的,比如高性能电机、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等等。

追觅在吸尘器和吹风机上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就是他们自研的高速数字马达,转速能达到十几万转,这在全世界都是领先水平。

而高性能电机,恰恰就是电动汽车的“心脏”。

所以,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追觅的这次跨界并非毫无根据,他们是把在航空航天、无人机和智能家电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进行了一次升级和迁移,应用到了造车这个更大的舞台上。

实际上,追觅要造车的风声在2024年的时候就已经传出来了,只不过当时流传的版本是他们要做增程式的SUV。

现在看来,那可能只是计划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外界的猜测。

真正的实质性动作是从2025年开始的。

追觅科技进军造车,首款车型对标布加迪,扫地机巨头再拓新赛道-有驾

今年1月份,一家叫做“星空计划(上海)汽车科技责任有限公司”的新公司在上海临港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人民币。

通过股权穿透可以发现,追觅的创始人俞浩是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占了80%的股份。

这个“星空计划”公司,基本可以看作是追觅造车项目的主体。

紧接着,到了3月份,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一份官方规划文件里,出现了一个名为“星空项目”的用地规划。

这个项目占地面积非常大,总共有41.44万平方米,后来被证实就是“星空计划”公司的汽车工厂用地。

更有战略眼光的是这个工厂的选址,它的邻居非常不一般,旁边就是特斯拉的储能超级工厂和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的工厂。

这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太明显了,就好比你开一家高档餐厅,直接开在了全国最大的食材批发市场和最好的酱料厂旁边,需要什么顶级的原材料,出门拐个弯就到了。

这对于保证未来汽车的电池供应和技术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最头疼的生产资质问题,也有消息说,“星空计划”很可能会通过与上汽集团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借助传统大厂成熟的生产线和质量控制体系,更快地把车造出来,并且保证车辆的品质。

最后,在销售策略上,追觅也想得非常周全。

据说,他们的第一款超跑并不会首先在国内上市,而是会选择先在海外市场,比如欧洲和中东这些传统超跑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推出。

等在海外市场打响了名气,树立了高端品牌的形象之后,再返回国内市场销售。

这一步棋走得相当聪明。

因为对于一个全新的中国品牌来说,直接在国内挑战那些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欧洲豪华品牌,消费者在心理上可能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但如果它能先在海外得到认可,就相当于有了一层“国际认证”的光环,再回到国内,大家对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实力就会有更高的认同感。

从这一系列的布局来看,追觅造车这件事,从技术储备、资金团队、工厂选址到市场策略,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展现出了这家中国科技企业非同一般的雄心和执行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