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玄乎,如今二十好几万,竟能置办一辆,嗯,权且称之为“陆地移动科技舱”的座驾了。说的就是智己L6,这预售价一出,不少人直呼“卷出银河系了”。
这事儿细琢磨挺有嚼头。一方面,咱瞧见的是国产新能源车在配置上那是铆足了劲儿,恨不得把能想到的压箱底儿的绝活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另一方面,消费者又犯嘀咕: 这么多花活儿,我真用得上吗?
先聊聊这车。啥800V高压快充、四轮随动转向、超长续航,听着都怪唬人的。尤其是那四轮随动转向,据说是能让这大家伙在犄角旮旯里像个精灵一样辗转腾挪。可问题也来了, 咱真有那么多需要“花式调头”的场合吗?还是只是厂商为了攒噱头?
有人觉着, 这配置军备竞赛是桩好事,能倒逼整个行当进步,让咱老百姓享受到更巴适的产品。可也有人犯嘀咕, 一味儿地堆料, 会不会导致成本水涨船高, 最终还是咱消费者买单?更何况, 很多功能可能一年到头都摸不着几回,纯粹是摆设。
说穿了, 这就像手机厂商当年死磕像素一样。咱都以为像素越高越牛, 但后来才醒过神儿来, 真正影响成像效果的,是传感器、算法, 还有你那拍照的手艺。车也一样, 配置再逆天,也得看实际开起来怎么样。
再者说了, 这种“炫技”式竞争, 也容易让人忽略一些更本真的东西。譬如, 汽车的安全性、驾驶乐趣, 还有售后服务。这些,往往比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更要紧。
往深了扒拉, 这现象背后, 其实折射的是一种消费心理。咱总是希望能薅到“性价比最高”的羊毛, 希望一次性all in所有需求。可现实是, 鱼和熊掌,自古难两全。
就拿那 “瞬感智控防晒天幕”来说, 听着挺高大上, 可真比贴个靠谱的膜更顶用吗?还有那“贝果舒压座椅”, 按摩功能再fancy,也比不上找个正经的师傅推拿放松。
因此, 倒不如别老盯着配置, 先扪心自问,自己到底要啥。是更长的巡航里程, 还是更得劲儿的操控感?是更灵泛的车机, 还是更巴适的乘坐体验?
当然, 厂商推出这些新玩意儿,肯定有他们的小九九。也许他们想通过差异化打法, 在白热化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也许他们想通过技术革新, 领跑整个行业。
可最终, 决定一款车是香是臭的, 还是咱消费者。如果大家都不买账, 再多的黑科技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说回智己L6, 敢把预售价定在二十多万, 确实是艺高人胆大。毕竟, 现在这行情, 稍有不慎就会被卷进旋涡里。但这也说明, 国产新能源车确实支棱起来了, 敢跟那些老牌劲旅掰手腕了。
只不过, 这场 “出行进化” 最终会驶向何方, 现在还不好盖棺定论。也许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智能、丝滑的出行纪元, 也许我们会发现, 那些看似黑科技加持的功能,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乎其神。
但能确定的是, 这场角逐会一直battle下去, 直到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一个既能满足消费者胃口, 又能让厂商有利可图的平衡点。
就像开篇说的, 现在二十多万就能喜提 “陆地移动科技舱”了。但关键是, 你真的需要一个“舱”吗?还是只需要一辆能把你安安稳稳、舒舒服服地送到目的地的车?
这或许才是咱在围观这些 “黑科技” 的同时, 更应该叩问内心的问题。毕竟, 汽车的底色, 还是代步工具, 而不是科技玩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