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安徽的天空带着些微的清冷,整个城市却因为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热闹非凡——以“创新·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火热开幕。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位先行者,奇瑞集团将全球瞩目的目光集中到了这座刚刚被秋意染上微黄的城市。你知道吗?奇瑞的全球化战略,这一次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出口的层面,更像是一次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宣言。
初见奇瑞在全球舞台上的野心,一定是它意料之外的全面成果。持续28年深耕技术领域,如今奇瑞不仅在销量、出口、品牌和新能源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还顺利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在今年9月25日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尹同跃在现场的发言,像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动员,他说道:“如果全球化只是建立在规模和速度之上,那这样的国际化其实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汽车走上全球舞台,需要靠过硬的技术创新,靠用户负担得起的价格以及值得信赖的质量,更需要坚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其实奇瑞走出的不只是产品出口这条路。这家国产车企的目标更宏大:建立起覆盖新能源、智能化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全面升级商业模式、业务管理以及产业生态系统。奇瑞很清楚,车轮并非它唯一的赛道,他们的战略目标是转型为一家全球化的高科技生态集团。
再讲奇瑞的创新故事,就不得不提去年成立的开阳实验室。听名字,仿佛带着一股古意;但讲究起来,它的使命却充满现代化与未来感。这里实行的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机制,打破了传统行业界限,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端的深度合作。这次的大会上,开阳实验室再次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奇瑞宣布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并启动了开阳实验室战略联盟。每一个合作者都带着自己的专长,打通了课题研究与落地生产的障壁,推动创新技术更高效地走向市场。而福建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现场的一句“到奇瑞了解什么叫创新”让人印象深刻,中国的创新力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同。
在技术世界里,有一个名字无人能够忽视:瑶光战略。正是得益于这个技术创新引擎,奇瑞正在一步步从国际化迈向全球化,在技术领域无惧“内卷”。奇瑞在本次大会中公布了多个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如今天横穿全球科技舞台的几款尖端产品:飞鱼底盘、方舟两栖系统及拥有48%热效率的鲲鹏天擎发动机。以鲲鹏天擎为例,它的表现几乎改写了全球发动机的规则——在以燃油效率为制高点的领域里,每向上迈一步都意味着对极限的挑战,但奇瑞以一连串硬核技术突破了常规,向全球展示了中国造不容忽视的能力。
技术创新不是孤军作战,更不是闭门造车。大会现场,高新华博士解释了奇瑞的全球技术战略如何从“探索者”到“引领者”:在全国协同研发多点开花之外,奇瑞已经悄然在全球布下了一张技术创新的产业大网。譬如计划未来几年内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他们不仅输出产品,同时深度参与到海外本地市场的技术开发和竞争中,从而更贴合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用车需求。对于奇瑞来说,这不是技术输出,而是带着中国汽车品牌走向全球最前沿。
还有个故事特别想跟你分享。纵横G700,一个听名字就自带硬派气质的新能源越野车,成为本次大会展示成果的重头戏之一。你能想象吗?它竟然跨越了长江。这不仅是全球新能源量产越野车的第一次,也是全球越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核心技术让它拥有970mm的涉水深度,还针对混动技术实现突破。有人说,这是奇瑞用技术点燃了全球越野文化的新火焰,也有人认为它是中国汽车工业为全球车企树立的一个特殊而绝无仅有的标杆。
总感觉这个故事没有确切的结束,因为奇瑞给出的愿景确实太广。如何让全球用户真正感到“值得信赖”?奇瑞选择走出一条别人少见甚至完全未曾试探过的路线,他们的整体产业链正在从内到外打破制约。他们以瑶光实验室群联动全球高端科研资源、走进百余家顶尖高校,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开发契合全球用户的定制化创新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扩张,也是一场教其他产业如何同场竞技的公开课。
你能看到好多人在这个大会现场脸上带着期待,或许这次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不只是关于一场发布,更像是未来汽车产业的一次“开幕式”。奇瑞并非孤行者,他们以技术创新递出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名片,以国际化共生为纽带打造的是属于未来的新生态。
未来可期,奇瑞不仅是奇瑞,奇瑞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宏大缩影——这背后,藏着百年汽车文明的一篇全新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