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开车在路上,突然感觉方向盘一阵异样,车子似乎不太听使唤,刹车的时候还滑了点点。那一刻,我忽然有点后怕,赶紧靠边停车检查了一下。果然,后轮的胎压太低了,都快瘪了。后来的维修师傅说,要不是及时发现补气,长时间这样开下去,不仅轮胎受损,甚至可能会爆胎。听到这,我心有余悸。后来,我下定决心再也不能马马虎虎对待轮胎了,硬是学了一整套关于轮胎使用和保养的知识。今天分享给大家。
先说说最日常的一个环节——轮胎胎压检查。这是很多司机朋友最容易忽略的一项。别以为平时轮胎看着没问题,就能“长枕无忧”。其实充气不足的轮胎磨损速度特别快,跑起来油耗也跟着蹭蹭上涨,时间一长还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可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相反,胎压过高的轮胎虽然看着精神,但也有隐患,车子开起来会颠得厉害,稍微遇上尖锐物就容易破,还磨损得更不均匀。胎压没调整好,要么费钱,要么危险。
说个小窍门哈,每天开车之前,你先绕车一圈,用眼睛瞧一眼几个轮胎的状态。如果哪个明显比别的低,别怕麻烦,拿胎压表量一量。不用天天测,但一个月一次或者长途出发前还是跑不了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就算平时没扎胎,轮胎也会每个月损失一点气压,常规是10-20kPa的样子。这听着不多,但时间一长,一样能有大问题。
再有就是外观检查,这个可真不能省事。之前见过一个朋友说,“我的胎看着没啥事呀”,结果没几天开高速,胎侧裂开了,车子差点失控。事后,我特意问了懂行的人,才明白轮胎外面的“好坏”其实是最直观的信号。如果发现侧壁或者胎面鼓起,或者啥地方有裂口、划痕,那基本可以认定,这条胎得换了,犹豫一天都危险。
而像胎面陷着个钉子、飞沙粘着个石子这种情况,就需要动动手清理一下,还得检查有没有漏气迹象。但说到修补的话,你知道吗?胎侧的破损几乎没法修,因为这地方太薄,修好了也没法保安全性能。而胎面的话,直径超过6毫米的损伤,或者伤在靠近胎肩和侧壁的位置,即便修好了,高速上也是隐患。修胎这事,大修自然修不回来,小修也得结合具体损伤来定。
轮胎不光是着急坏了才换,它本身也是有“保质期”的。公认的说法是,5年之后每年查一次,超过10年不管你胎看着有多新鲜,都得换掉。还有一个小细节,特别适合平时容易马虎的司机小伙伴:轮胎胎纹的磨损极限是1.6毫米,这个数字估计记不住也没关系,因为轮胎上有磨损标识,瞅见花纹快磨没了,去换就是了。
可别以为光买几个“好轮胎”就行,如果平时日常维护跟不上,照样闹问题,比方说四轮定位和动平衡。开车时间长了,轮胎总会因为受力不均或者路面坑洼变得偏磨损或者变形。每1万公里,最好做一次四轮换位和动平衡。而轮胎定位,建议每两万公里检查一次。如果你总感觉方向盘发飘,或者车子跑直线时老是“自作主张”歪着跑,那就赶紧查查,没准就是哪儿相位歪了。
一个比较烧脑的大坑就是换胎。有些人贪便宜,买各种品牌、各类尺寸凑合着往车上装,可千万别啊!懂点车的都知道,车子的四个轮胎最好是一致的。如果不是全换,那成对换也是下限要求。轮胎除了看花纹,还和车辆刹车控制系统联动的。换上差规格轮胎,ABS、车身稳定谁还能帮你呢?
最后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别等路上出事了才想起来去查胎。如果你的轮胎有鼓包、深长的裂纹、变硬发粘,或者修补次数过多,那就直接换了吧。这是花小钱省下大麻烦的典型案例。如果车辆有胎压监测功能,那更要注意换胎之后重新复位,这样监测才会有效哦。
咱们日常开车,轮胎有时候就像空气,看不见却时刻存在。别等它出问题才“追悔莫及”。愿这一点小小分享,能帮你把隐患消灭在萌芽里,放心地去追寻更远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