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SUV爆发!6月销量完整排名:9款破万,奔驰GLC第7,汉兰达13
老铁们,看到6月的中型SUV销量榜,我第一反应是:这市场,真卷疯了!9款车型月销破万,Model Y单月干出近4.5万辆,直接甩开第二名一大截——这不是断层,是“断崖式”领先。 更有意思的是,宋L DM插混版空降季军,途观L、探岳这些“老伙计”还在拼前五,而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SUV,比如宝马X3,居然滑到了第18名。奔驰GLC守在第7,但背后昂科威、零跑C10虎视眈眈;汉兰达升到第13,可月销还不到8000辆。 这哪是榜单?分明是一场“新旧势力”的贴身肉搏战。
Model Y:不是卖得多,是“现象级”存在
说到Model Y,数据说话:6月销量44,857辆,懂车帝数据显示其稳坐榜首。 但光看数字,你可能只觉得它“便宜”“品牌强”。可我试驾过三次,每次坐进去,第一感觉都是“空”。不是内饰简陋,而是设计理念彻底颠覆——极简到极致,反而成了它的豪华感。
中控就一块屏,物理按键近乎为零。刚上手确实不适应,但开两天你就发现,它把90%常用功能都集成在触控和语音里。我试过用语音开空调、导航、放歌,识别率高得离谱。这不是“没按钮”,而是特斯拉用软件重新定义了人车交互。
再聊聊驾驶感受。Model Y的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弯稳,但滤震偏硬,尤其过减速带时后排会“咯噔”一下。可它的电门响应快得像“条件反射”,绿灯起步,一脚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椅背上。这不是“快”,是“随叫随到”的动力逻辑。 再加上L2级辅助驾驶(特斯拉叫Autopilot)在高速上表现稳定,跟车、变道一气呵成,长途驾驶轻松不少。
但问题也有:后排中间地台隆起高,坐三人憋屈;储物空间少得可怜,连个放水杯的地方都得“抢”。 可即便如此,它还是卖爆了——说明消费者要的不是“全能”,而是“核心体验够强”。
宋L DM:插混黑马,凭啥杀进前三?
17,690辆,空降季军! 比亚迪宋L DM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精准打击。它没搞花哨的激光雷达,也没堆满屏幕,但三个字:“省、顺、静”。
我试驾时特意选了纯电模式,市区通勤80公里完全零油耗。切换到混动模式,发动机介入几乎无感,没有传统混动车那种“突兀感”——这得益于比亚迪的DM-i技术,让发动机更多扮演“充电宝”角色,而不是直接驱动车轮。
风阻系数低至0.27Cd,这在同级SUV里算优秀。低风阻意味着高速更省电、更安静。我跑高速时,车内噪音主要来自胎噪,风噪几乎听不见。这背后是隐藏式门把手、封闭式前脸、溜背造型的共同作用。
内饰用料也够实在,皮质包裹、金属饰条、氛围灯一应俱全。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坐垫厚实,腰部支撑到位,跑长途不累。对比Model Y那种“极简冷感”,宋L DM更懂中国家庭要的“温馨感”。
它赢在哪?不是技术最尖端,而是把插混的“经济性+平顺性+家用舒适”三个核心点,做到了90分以上。
燃油车“守江山”:途观L、探岳、瑞虎8凭什么?
途观L(19,684辆)、探岳(17,515辆)、瑞虎8(16,288辆)——三款燃油车守住前五,靠的是什么?
我开过这三款车,结论是:它们赢在“靠谱”和“均衡”。 途观L底盘扎实,德系质感明显,过坑洼路面稳当;探岳空间利用率高,后排能跷二郎腿;瑞虎8性价比无敌,15万以内给7座,配置还高。
但短板也明显:油耗高、智能化弱、内饰塑料感强。 尤其对比新能源车的静谧性,燃油车怠速时发动机的震动和噪音,一上车就能感觉到。它们像“老班长”,经验足、不犯错,但少了点激情。
可为什么还有人买?一位途观L车主告诉我:“我跑工地,经常去偏远地区,充电桩少,加油方便。再说了,这车开了五年,没出过大毛病。”——这正是燃油车的“基本盘”:可靠、便利、维修便宜。
豪华SUV分化加剧:GLC守第7,X3滑到18
奔驰GLC第7,奥迪Q5L第6,宝马X3第18——豪华三强,冰火两重天。
我试驾新款GLC,第一印象是“变舒服了”。空气悬挂加持,过减速带像“漂”过去。内饰双联屏+氛围灯,科技感拉满。可问题是,L2级辅助驾驶反应偏保守,跟车距离偏大,高速上容易被加塞。
反观宝马X3,驾驶乐趣依旧在线,转向精准,动力响应快。但内饰更新慢,车机系统被吐槽多年,智能化体验落后于新势力。一位X3车主说:“买它就是图开起来爽,但语音控制?还不如手机好用。”
传统豪华车的困境在于:品牌光环还在,但智能化、电驱化落了下风。 消费者不再只看“三叉星徽”,更看“能不能自动泊车”“能不能OTA升级”。
30万+市场:蔚来ES6、阿维塔07的“高端局”
蔚来ES6(4,415辆)、阿维塔07(4,497辆)在30万以上市场坚守,靠的是“服务+设计”。
我体验过蔚来换电,3分钟满电出发,比充电快太多。ES6内饰用料环保,可再生藤木、全车真皮,坐进去就是“高级感”。阿维塔07则走“未来感”路线,碟翼式前脸、无框车门,回头率爆表。但它最狠的是智能驾驶——华为ADS 2.0加持,城区NCA能做到“无保护左转”“窄路掉头”,接近老司机水平。
但问题也不少:换电站覆盖有限,阿维塔车机偶发卡顿。 高端新能源的“拼图”还没完成,但方向明确了:不只拼硬件,更拼软件和服务。
尾部洗牌:40款车月销不足300,谁在淘汰?
61名之后的40款车型,仅8款月销过300辆。 探界者Plus卖91辆,途观L PHEV仅10辆,本田UR-V、凌放靠降价混战……这说明什么?市场正在“二八分化”——头部通吃,尾部淘汰。
像星途瑶光(374辆)、哪吒L、柯迪亚克这些车,并非一无是处。星途底盘调校有欧洲味,哪吒L续航扎实。但它们缺的是“记忆点”——没有突出优势,就被淹没在红海里。
未来的中型SUV市场,要么像Model Y一样“极致体验”,要么像宋L DM一样“精准满足”,平庸者终将出局。
横向对比:Model Y vs 宋L DM vs 途观L
维度 Model Y 宋L DM 途观L
动力体验 电门随叫随到,推背感强 平顺无感,NVH控制好 动力够用,但有顿挫
油耗/电耗 纯电,每公里电费约0.1元 综合油耗5L/100km,省油 油耗9L左右,市区更高
智能化 Autopilot成熟,语音识别强 DiLink系统流畅,支持OTA 车机老旧,功能少
空间舒适 后排中间地台高,储物少 座椅舒适,空间利用率高 空间大,但内饰塑料感强
适合人群 科技控、城市通勤族 家庭用户、有里程焦虑者 信赖德系、常跑长途者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在城里开,充电方便,选Model Y;如果经常跑长途,又想省油,宋L DM更实用;如果你就是认准“德系品质”,途观L依然靠谱。
未来已来:中型SUV的三大趋势
电驱化不可逆:9款破万辆,7款是新能源。插混和纯电已成主流。
智能化成标配:L2辅助驾驶不再是豪车专属,20万级车也得配。
体验>配置:消费者不再数“几个气囊”,而是问“能不能自动泊车”“语音好不好用”。
所以,你还觉得买车只看品牌和空间吗?
各位车友,看完这份榜单,你更看好Model Y的“极简科技”,还是宋L DM的“实用主义”?如果你要买中型SUV,会选新能源还是燃油车?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一一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我上次试驾Model Y时,语音说“打开车窗”,结果它打开了天窗……科技再强,也得适应人类的“口音”啊!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