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谁要是说买车只看轮子大小、安全配置、动力参数,那估计得被朋友圈给嘲笑一个礼拜。现在汽车圈流行一个词,叫 "流量密码",啥意思呢?就是那种一提名字,立马就能激发大家讨论和关注的东西。不出意外,汽车音响已经正儿八经成了新一代流量密码。你可能会好奇,买车听个响,有必要那么夸张吗?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不是也会在试驾的时候故意把音量拉高,听一耳朵低音轰得心脏一跳?现在说到新车配置,没有音响故事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最近的“9系”车型扎堆上市,享界S9T,吉利银河M9,传祺向往S9,每个车企都绞尽脑汁拿“顶配音响”当卖点,使劲往“高端”上贴金。这波操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啥?真的是超迈巴赫的听觉盛宴,还是“声场”里住着几个精明的市场营销专家?车企的数据,咱到底信几分?
先说说享界S9T。之前很多车企都喜欢把自家音响往迈巴赫大柏林上靠,说自己怎么怎么“媲美”。这次享界S9T干脆拿出一堆数据,跟迈巴赫直接比。甚至说只有“尊界S800才能和我打个平手”。看到这我不自觉乐了,咱买车不是考物理化学,拿几十页频率曲线出来就能把人说服。你信不信,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大柏林是啥。我是觉得硬件数据归硬件数据,咱的耳朵才是最终裁判。像那种吹到“20Hz下潜”的低音,真的能实现吗?真有那么神?还得等咱们亲耳去实测,光听厂家的自夸没意思。
另外最近新车都喜欢塞进各种AI调音、智能声场。享界S9T也标榜自己能自动侦测乘客坐哪儿,给每个人量身定做俩“音波毯子”。这种智能调节,一开始你觉得科技感满满,但用久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机交互最后还是要靠手动细调。谁都知道,音响的好坏,不只看扬声器数量、声道布局,更要看音箱材质、调音师的手艺。现在大家都在玩AI调音,最终听感上到底能不能拉开差距?这事很显然,还没个定论。
再看看岚图梦想家,又是一波升级,2026款用上了鸿蒙座舱。虽然22个扬声器摆出来像阵列炮,但老实说,音响体验其实跟软件生态、解码能力、声道分配都密切相关。之前那种7.1.6声道的布局,还为了第三排乘客加了天空声道,听着高大上,但实际能不能顺畅解码那些专门的全景声曲目?厂家的宣传也没太说清楚。光有硬件没有软件,音乐播放起来就是个半成品。鸿蒙座舱说能把华为、网易、QQ音乐打通,理论上很美好,但你用过就知道,不同平台之间的音质、格式、解码能力参差不齐,真正发烧友想听挑战性的音源,还得自己倒腾。现在大家都在拼配置,但终归还是要回到一句老话——硬件再猛,播放源跟不上,一切白搭。
说起传祺向往S9,很明显传统车企也开始在新能源SUV上下血本。扬声器数量、标配布局、全系标配,确实有点真向豪车靠齐。但说句实话,现在看中古燃油车那点音响,很多都变成“怀旧特效”了。新能源车开始玩高配,就是想叫消费者尝试“高端生活新方式”。但你要是真买回家,好多人还是用手机蓝牙播抖音快手,车企的心血在这一刻全白费。
至于奥迪E5 Sportback,看上去气场不输奔驰、宝马,但一提到音响,奥迪可不是那么“慷慨”。你要升级BOSE音响,得顺带买一堆你未必想要的按摩座椅、防眩目、隐私玻璃,等等七七八八。买个音响配套,还套一车舒适性和豪华包,真是典型的“阳谋”——有钱任性,好,没钱你也别想买高配音响,市场区隔就这么悄悄完成了。但话说回来,你说这高价升级包真的值得吗?不是每个人都在乎那么多附加配置,厂家就靠这种捆绑销售,提高单车利润。现在的消费主流其实更理性,你让我多花几万块只是为了一组扬声器,很多人会选择性放弃,转头去下一个更“实惠”的品牌。
讲到蔚来ES8就不能不提它家的“音响平权”。啥叫平权?简单理解就是不论你买哪一款,都给你相同的沉浸声系统。你不用咬牙加配,也不用羡慕顶配用户。而且蔚来干得挺“直白”,直接公布了峰值功率,还额外标注了失真率,表现出一种不忽悠人的样子。要知道,很多厂商标的是峰值,不标失真,只说“最大”、“顶配”,结果耳朵听着稀里哗啦。蔚来这种做法,对于消费者来讲倒是挺实在的。不摆花头,不耍噱头,开着放心、听着舒心。车企真的该问问,市场的“高端”,究竟是靠堆料还是靠口碑?
腾势D9里的音响,带点中国特色。你以为越大的MPV扬声器肯定越多,结果它让轿车和SUV都标配26个扬声器,MPV却只有16到18个。咋回事?因为MPV有三排座空间跨度太大,扬声器多了未必好,声衰和声音均一在大空间里容易打折扣。一味堆数量不如按需求搭配。关键是腾势D9还弄个“隐私声盾”,能隔绝前排跟后排的声音,为的就是给商务属性加分。买的人对音响需求其实是多元化,不见得都追求音乐直播间的效果。所以说,配置的合理性,最后还是由使用场景来决定。
聊到这,不能不提热度也很足的吉利银河M9。售价不到24万,却搞出了自研27个扬声器,9.1.6声道布局。你要再看看那些标准标配价格,基本等同于音响福利“白送”,让对手直接没得比。你说这咋比?银河M9硬件参数够硬核,号称“全系无界之声”联动算法+AI调音。看介绍,6个天空声道,9个环绕扬声器,还有专用低音炮,大场面一开就有点家庭影院即视感。可我总觉得现在国产品牌最喜欢的,就是堆料拼价,最后没人管你调音效果到底有多细腻。如果没有好的算法和高规格音乐源,音响再好也只能听个响。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好奇,汽车音响的未来到底长啥样?是不是扬声器越多越好?算法越智能越牛?什么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很多人还会纠结参数:什么峰值功率、多少声道、AI智能调节、扬声器材质……但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你真正关心的是数据,还是每次坐在车里听歌的那份心情?
有的朋友可能真的视听要求很高,但车内环境终究受空间、行驶噪音、音源设备限制,不可能与专业听音室比。例如,车企玩“媲美迈巴赫、超越大柏林”这种说辞,到底是自信还是噱头?迈巴赫的价格、做工、调音师参与度,完全不是国产20多万SUV能轻松复制的。你拿同等价位拼数据,也许能超越某一项,但综合体验真的能比得了吗?一些宣传里让AI调音做主,全车听感自动调节。想象很美好,实际使用你真的会天天调,还是只用1、2个自己习惯的设置?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家标榜“全系智能配音响”,但实际用车过程中,很多人只会简单用蓝牙播歌,海量高级功能都变成“体验展示小彩蛋”。厂家的用心,被用户的懒惰轻松化解。科技迭代到最后,回归的是日常与舒适。终极设备有,但未必人人懂得珍惜。你是不是也偶尔会想:要是车企把调音的钱省下来,多给点安全配置、动力平顺,是不是更划算?
总而言之,新一代的国产9系车,在音响上不差劲,甚至跑出了“同级无对手”的气势。厂家拼音响,不只拼硬件,还要拼算法,拼生态,拼服务。但别忘了,最懂你的永远是你的耳朵,最懂市场的不是厂家的数据而是用户的评价。你可以欣赏汽车音响一路升级,但不必被品牌故事和技术数据绑架。最后买车听什么,不如用自己的心情做决定。
总的来说,高端音响配置的“流量密码”只是个开始。谁能做到硬件、软件、调音、体验四者平衡?谁能真正把音乐和生活完美结合?也许下一辆车,你会因为一次旅途中感受到的“心动声波”而重新认识所谓的“顶级音响”。但无论怎么玩,你都应该是自己生活里的主角,别让商家的参数成了自己选车的“主旋律”。
大家怎么看?你追求的是“听个响”还是“听个爽”?你觉得“AI调音”的未来到底有多牛,真的能成行业革命吗,还是只是一阵风?欢迎评论区随时来聊。下次哪家新车音响值得实测,记得留言,我们就去拉开耳朵、拉高音量,给大家找找真正的“流量密码”。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