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还是虚高?比亚迪2.6L油耗刷屏,吉利CLTC又插刀,这些猫腻只有老司机懂
01 上周公司有个朋友,刚订了比亚迪秦L DM-i。
他觉得自己眼光真毒。2.6L的亏电油耗,听起来跟混动车开小电瓶车似的。加油站都能忘门在哪。
结果微信群里另一个哥们一冷不丁丢来一句。吉利马上也出来个2.67L,还号称行业最低。气氛,一下子凝固了。
我当时在旁边看着,心里其实笑出了声。这俩数字,还能有什么真高下?
说实话,要真按车企吹的那套,燃油车还能不要钱了。可现实就是,买完车你自己开,油耗怎么也下不到那个数。不信你试试。
02 搞车这么多年,我最怕的不是车企业务吹。
最怕标准“打架”。
比亚迪这回大张旗鼓的2.6L,是NEDC标准的。这个标准,说人话就是‘八十年代欧洲人设定的’,优雅是挺优雅,路况匀得离谱。开好几分钟,油门稳如老僧入定,连北京六环都没这么直给。
打个比方,NEDC像体育课百米赛跑,但全班人站着走,看看谁最慢。最终数会特漂亮。但你真上路,遇上红灯急刹甚至堵个15分钟?别想NEDC会帮你算进去。
吉利厉害了,CLTC。全称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听着“本土化”,其实也就比NEDC多点怠速。升级点在于分了低中高三段,循环时间长点,堵车模拟多了22%。但本质还是模拟,怠速时间拉长了,反正数字还是要“好看”的。
这俩标准比起来,啥结论?一句话,不在一个跑道上的比赛。我就见过同行拿NEDC和CLTC直接对着吹,跟八字和十二生肖谁更灵科学差不多。
其实最接地气的测试叫WLTC。2016年欧盟、日本、美国联合量身定做,循环时间1800秒,四个速度区间,最高速度113。啥意思?你上高速、堵车、红绿灯该经历啥它都尽量模拟。连空调大灯开着也算能耗。油耗直接上去了。车企就不爱用。
有一年我做过横评。WLTC下的真实油耗,和NEDC能差30%。你看媒体实测,有时候官方吹2.6,实际开下来接近4。就离谱。
03 那问题来了。你是消费者,到底信谁?
我给大家个干货口诀:先看测评方法,再看数字本身。油耗这种事本来就是‘参考参考,别太当真’。
比亚迪真挺激进,AI大模型上阵。跟大厨配菜一样,每种工况都找最省的一套。你说技术不牛,那是骗自己。但凡你不在标准设定好的温柔乡里开车。油耗啥样,只有你脚下的油门知道。
吉利其实也很拼。雷神混动做了几年,热效率、能量管理,是有结果的。但不管谁家,有个点大家都不说。测油耗那天,’开车的大哥心里都明白,这一脚要是猛踩,数字还用看吗’?
有读者留言问过我。为啥感觉油耗宣传永远比实际低这么多?说白了,这套规则对消费者有点“反向定制”。光看数字,大家觉得‘哇这车省油,买!’。用起来,呵呵吧。
04 我见过身边人对这场比拼特别纠结。NEDC、CLTC、WLTC一大堆,看得眼都花了。
我自己的建议,简单点。你要追数字,去看横评里同一批媒体用一样的标准给你跑的数据。别只盯着厂家宣传册。
再一个,真实感最重要。买车就像选对象,不光看外表(宣传图),得相处一阵你才真知道。别被2.6L、2.67L一类神话迷了眼。你自家日常咋开,油耗就咋跳。
还有个冷知识:现在的官方油耗,早就不强制标NEDC了。你要真关心,问4S要WLTC测试单,看能不能给你提供。有时候店员都一脸懵。但你问问,多少会有点参考价值。
怎么选?我自己的理解,谁更敢给出公开实测横评,或者媒体大量跑出来的真实油耗,可信度就高一点。别的,真就只能找靠谱朋友或者看论坛发的用车贴。
最后补一句。有种常见说法‘国产混动=一脚油门全靠电,续航虚高’。其实电池管理、能量切换这块,比亚迪和吉利都互卷了四五年。骗油耗那点小伎俩,能揭穿的早被网友扒个底掉。当年我见过2.7L官方油耗的车,实测敢到4以下,不多。
总结下来。油耗数字,记住三点。标准不一样,横向不可比。看实测比看宣传重要。实在分不清,优先选村里都在开的、论坛吐槽最少的。
至于这次大战孰胜孰负。我看都挺好。谁让咱买车就是为了少花钱、少加油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