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7月15日,宝马官宣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站在签约台前,身后的电子屏上Momenta的LOGO与宝马标志并排闪耀,这一刻标志着德系豪华车三巨头在中国市场全面投向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怀抱。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早在2023年,大众就选择了小鹏,还斥资约 7 亿美元收购小鹏 4.99% 的股份;奥迪牵手华为;奔驰、丰田和日产也纷纷与Momenta达成合作。至此,包括大众、丰田、本田、日产、通用、奔驰、宝马、奥迪在内的八大海外车企,全部在中国市场用上了“中国脑”。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01 集体转向,国际车企的中国选择

2025年成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关键转折点。曾经以技术输出方自居的跨国车企,如今纷纷调整战略姿态,深度拥抱中国智能电动供应链。

回想起几十年前,中国一穷二白,无奈以市场换技术,现在多少有点扬眉吐气了,快哉!

宝马的转型尤为密集。今年3月17日,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宣布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基于鸿蒙系统的智能应用生态。

3月底,宝马集团又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在中国深化AI战略合作,双方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技术共同开发智能座舱系统。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日系车企同样动作频频。丰田一方面加速生产本地化,在上海独资建设雷克萨斯纯电工厂;另一方面在技术合作上,一汽丰田bZ3C、广汽丰田bZ3X等车型搭载与Momenta联合开发的“Toyota Pilot”系统。

丰田bZ7车型更首次搭载华为鸿蒙座舱。

日产选择与Momenta合作,后者提供的全栈智驾方案已上车东风日产N7。

本田则更加激进,其全新电动品牌“烨”系列采取全链路合作。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02 为什么是中国方案?

欧美日车企统治全球汽车市场几十上百年,他们有雄厚的资金积累,也有雄厚的人才积累,为什么他们没有研发自己的智能解决方案呢,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开发吗?

国际车企纷纷拥抱中国智能驾驶技术,背后是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道路独特性。

2025年上半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17862辆,同比下滑15.5%,远高于其全球销量0.5%的微跌。这一数据凸显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转型压力。

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是技术落地的关键挑战。中国式过马路、机非混行、复杂路口无保护左转等场景,对基于欧美道路环境开发的智能驾驶系统构成了严峻考验。

宝马与Momenta的合作方案摒弃了传统跨国车企“全球方案中国适配”的模式,转而采用“本土需求反向定义技术架构”的开发逻辑。

在硬件层面依托国产新世代车型的智能架构,软件层面则基于中国道路特征数据训练AI模型。

技术迭代速度是中国企业的另一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近期透露,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为全球最高。泊车辅助驾驶技术在中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也超20%。

Momenta CEO曹旭东在多个车企发布会上作为座上宾亮相,显示出海外汽车品牌正快速融入中国智能驾驶生态。这些合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供应链关系,构建了“技术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伙伴关系。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03 中国智能驾驶的全球竞争力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已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

先来看看2024年末,德国权威汽车咨询机构P3集团发布的一份全球智能驾驶评测报告:中国品牌在这场被誉为“智能驾驶奥运会”的巅峰对决中包揽了前五名,并在前十榜单中独占八席。其中,问界M9以4.71分的绝对优势摘得桂冠,极越01和小鹏X9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截至2023年,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专利数量全球第一,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已形成四大核心阵营:科技巨头、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以及垂直场景创新企业。

技术路线上,中国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华为系ADS 3.0为车辆配备众多敏锐的“感官”,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小鹏系凭借高清摄像头搭配强大芯片和算法,追求性价比;比亚迪系“天神之眼”强调智驾电脑与车辆底盘等的协同。

2025年8月“全球最严L3安全标准”新规实施,中国不仅迈入有条件自动驾驶时代,中国标准还出海改写全球规则。国产激光雷达订单激增,华为MDC计算平台在国际上获认可。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总裁兼CTO杜强指出,2025年AI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正在触发产业范式级突破。DeepSeek等企业的技术普惠化正加速汽车智能化升级,AI技术将成为决定未来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当然,我们也需要坦然承认我们的短板:

  1. 英伟达A100芯片仍占据中国智驾系统70%算力份额;

  2. Mobileye EyeQ6芯片在L4级市场市占率达89%;

  3. Waymo累计路测里程仍是小鹏的3.2倍。

只有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04 中国方案的全球化征程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赢得国际车企认可,也在全球市场积极布局。7月15日,百度旗下萝卜快跑与Uber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数千辆第六代无人车将接入Uber全球网络,率先登陆亚洲和中东市场,并逐步覆盖全球。

萝卜快跑已在全球部署了超1000台无人驾驶汽车,足迹遍布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15个城市,为全球用户提供了超过1100万次出行服务,累计安全行驶里程已超过1.7亿公里。

小马智行也宣布其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的Robotaxi车型在深圳开启道路测试,标志着其商业化进程迎来新进展。在海外,小马智行近期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卢森堡出行公司Emile Weber合作启动Robotaxi道路测试。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市场和更多用户享受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成果,与Uber的合作是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种合作模式体现了无人驾驶行业的战略转向: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百度作为中国AI领域的领军者,其萝卜快跑平台已积累深厚的技术底蕴;Uber则拥有超过1.3亿月活跃用户的全球触角。

BBA等8大海外车企低头: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大获全胜?-有驾

05 挑战与未来

法雷奥中国首席技术官顾剑民曾比喻:“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健身房’,中国的技术正在向全球汽车厂商提供。” 当宝马、奔驰、丰田这些汽车巨头纷纷将方向盘后的控制权交给中国的Momenta、华为和小鹏时,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链重构已成定局。

德国车企推行“在中国,为全球”的本土化策略,日系品牌加速技术合作,美系企业提升供应链本土化率——这些转变不仅是对中国创新速度的认可,更是对自身转型瓶颈的破局。

中国智能驾驶的崛起,标志着汽车工业百年历史中,核心技术话语权首次向东方大规模转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