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代表亲历极氪展台,一天揭秘极氪八卦,这些内幕太劲爆

最近,汽车圈里流传出一些挺有意思的幕后消息,来源是一位以车主志愿者身份参加了成都车展的朋友。

他在极氪的展台待了一天,利用空闲时间跟一些内部员工聊了聊,听到了一些平时我们普通消费者很难接触到的“内幕”。

这些事儿,从系统升级为什么那么慢,到品牌之间为什么会闹得那么僵,再到一些技术上的困惑,其实都和我们用车、选车的体验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些事儿掰开揉碎了聊一聊,看看光鲜亮麗的汽車產業背後,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現實。

首先说说很多新能源车主都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汽车的系统升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A,为什么有时候感觉那么慢?

车主代表亲历极氪展台,一天揭秘极氪八卦,这些内幕太劲爆-有驾

就拿这次极氪备受期待的6.5版本系统来说,很多车主等得望眼欲穿,但推送日期一拖再拖。

大家私下里都在猜,是不是极氪的软件工程师不给力,还是说又在“画大饼”?

但根据这位志愿者从后台技术人员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主要原因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问题并不在车企本身,而是在于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核流程变得空前严格了。

现在咱们的智能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智能手机,它的系统升级可不仅仅是换个桌面背景或者增加一个音乐软件那么简单。

很多重要的OTA会涉及到车辆的驾驶辅助、动力输出甚至是刹车系统的逻辑。

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升级都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

所以,国家工信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麻烦的地方在于,现在的审核要求细致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

它要求车企为旗下“每一个车型的每一个配置版本”都进行独立的审核报备。

这个概念可能有点抽象,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极氪001这一款车,它有单电机后驱版、双电机四驱版,电池有100度的、有140度的,轮毂有21寸的、22寸的,辅助驾驶的硬件包可能还不一样。

这样排列组合下来,一款车就能分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配置版本”。

哪怕这次系统升级的内容,99%的功能对所有版本都是一样的,但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功能因为某个特定硬件的差异而需要做细微的调整,那么对不起,这个配置版本就必须走一套完整且独立的审核流程。

这就好比一个旅行团要办签证,本来以为可以团体办理,结果被告知每个人都必须单独准备材料、单独面签。

只要团里有一个人的材料出了点小问题被卡住了,为了保证整个团能一起出发,其他人就只能都等着。

极氪的6.5版本系统升级就遇到了类似的困境,因为少数几个配置版本的审核流程走得不顺利,直接导致了整个大版本的推送计划被整体延后。

所以说,这漫长的等待背后,一方面是国家对消费者安全高度负责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确实给追求快速迭代的车企和用户带来了一些现实的困扰。

接下来说说品牌之间的恩怨情仇。

这两年,只要关注汽车新闻,就很难不注意到极氪和小米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氛围。

两家公司的高管在社交媒体上你来我往,火药味十足。

很多人都好奇,同为国产新势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怎么会闹得像有“深仇大恨”一样?

这次的爆料,就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事情的开端,听起来还挺有江湖情谊。

当初雷军宣布要造车,在汽车行业还是个“新人”。

作为行业前辈,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展现出了很大的格局,非常大方地邀请雷军团队到吉利汽车研究院参观交流,可以说是在技术和经验上给予了开放的支持。

这本该是一段行业佳话。

然而,后续的发展却让吉利方面感到非常愤怒。

据内部人士透露,小米团队在学习交流之后,反手就将当时吉利汽车研究院的院长胡峥楠给挖走了。

当然,商业竞争中,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吉利也曾从其他公司引进过人才。

但让吉利方面感到无法接受的,是后续的一系列操作。

首先,胡峥楠的离开并非个例,他利用自己在研究院的巨大影响力,精准地带走了几十位核心骨干员工。

这些人几乎都在当时极氪001车型的关键研发岗位上,他们的集体出走,据说还伴随了一些不太光彩的“小动作”,直接导致极氪001后续的开发工作一度陷入混乱。

这已经超出了正常挖人的范畴,更像是一次有预谋的、对竞争对手核心项目的精准打击。

其次,是为了规避法律和道德风险的“小聪明”。

像胡峥楠这样的核心高管,离职时通常都签有竞业协议,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加入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公司。

小米的处理方式是,没有让胡峥楠直接入职小米汽车,而是把他安排在了雷军名下的顺为资本,一个做投资的公司。

名义上他的岗位与造车无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主导小米汽车的研发工作。

这种做法,在吉利看来,就是利用法律的空子,违背了商业契d约精神。

最后压垮骆驼的稻草,是小米汽车发布会上的公开“无视”。

车主代表亲历极氪展台,一天揭秘极氪八卦,这些内幕太劲爆-有驾

当时雷军在台上,感谢了蔚来、小鹏、理想等一系列造车新势力,却唯独对曾经向他敞开大门、传授经验的吉利和极氪只字未提。

这种刻意的忽略,在吉利看来,无疑是一种公开的羞辱和背叛。

正因为积攒了这一系列的怨气,才有了后来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在公开场合对小米的强硬反击。

这段恩怨的背后,交织着商业竞争的残酷、人情世故的复杂和企业尊严的博弈。

再来聊一个和我们日常用车体验更近的话题——充电速度。

很多人都知道,极氪在充电技术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最新的快充桩甚至能达到兆瓦级(1000千瓦)的功率。

这是什么概念?

理论上给一台大电池的电动车充电,可能真的就像去加油站加油一样,十来分钟就能充个大半。

技术已经这么厉害了,可为什么我们在商场、写字楼的地下车库里,几乎见不到这种超级充电桩呢?

原因说出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竟然和商场的停车优惠政策有关。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商场的停车优惠逻辑是这样的:第一,停车时间很短,比如不超过15分钟,直接免费。

第二,如果你在商场里充电了,通常可以免费停车2个小时。

这个规则在以前燃油车或者电动车充电很慢的时代,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随着超快充技术的出现,一个尴尬的漏洞就暴露了。

我们来模拟一个场景:你开着一台支持800V超快充的电动车,到商场充电。

从你开车进地库、找到充电桩、停好车、插上充电枪,这一系列动作可能花了5分钟。

然后,你的车以惊人的速度,9分多钟就把电充满了。

你拔下枪,开车离开,总共在停车场待了16分钟。

当你到出口时,收费系统会提示你缴停车费。

你肯定会觉得很奇怪,我不是来充电了吗,为什么还要收费?

车主代表亲历极氪展台,一天揭秘极氪八卦,这些内幕太劲爆-有驾

因为系统判定,你的总停车时间超过了15分钟的免费时长,但你的充电时间又不足10分钟(很多商场设定的免停门槛),所以无法触发“充电免停2小时”的优惠。

几块钱的停车费事小,但给车主带来的体验却非常糟糕。

我用了你的先进技术,结果因为技术太先进、充电太快,反而受到了“惩罚”,这在情理上是说不通的。

因此,车企的客服收到了大量类似的投诉和差评,最后往往只能自己掏钱帮用户垫付停车费来息事宁人。

为了避免这种无休止的麻烦,车企们只好无奈地选择,暂时不把这些最顶尖的快充设备大规模铺设到商场里,而是优先部署在高速服务区,或者在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试运行。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推动全国的商场和停车场,把停车优惠的逻辑从“按充电时间”改成“按充电度数或充电金额”,比如只要充电超过一定度数就给予免停。

但这需要车企、商业地产、停车场管理方等多方协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一个看似简单的停车规则,就这样成了顶尖科技普及路上的一道坎。

最后,我们再聊聊车展上的明星效应。

这次车展上,著名歌唱家韩红老师在极氪展台当场订购了一台新车,这个新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很多人都在问,这是不是极氪安排好的剧本,韩红老师是“托儿”吗?

根据现场志愿者的观察,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既是,也不是。

说她“不是托儿”,是因为韩红对极氪这个品牌确实是真爱。

她本身就是极氪的老车主,之前就已经自己花钱买了一台极氪009,后来又买了一台更高端的009光辉版。

对于她这个级别的公众人物来说,反复选择同一个品牌,足以说明她对产品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所以,这次在车展现场看中新车并当场下定,完全符合她个人的消费习惯和对品牌的喜爱,这份情感是真实的。

但要说这完全是一场毫无准备的“偶遇”,那也太小看车企的公关策划能力了。

从现场的细节来看,这更像是一场双方默契配合的完美营销。

在得知韩红要来看车后,极氪方面立刻对展台的相关区域进行了清场,保证她在看车时不会受到其他观众的打扰,提供了顶级的VIP体验。

而且,全程陪同她、为她讲解车辆的,不是普通的销售人员,而是吉利集团的高级副总裁杨学良。

集团副总亲自当销售,这种待遇显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享受到的。

所以,这件事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一次基于真实喜爱的、经过精心策划的品牌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韩红买到了心仪的车,享受了尊贵的服务;极氪则通过这次事件,获得了一次比任何广告都更真实、更有说服力的品牌宣传。

这是一种双赢,也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商业营销中,真实情感与专业策划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