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又放大招,海豹07 DM-i和钛7拉出来同台亮相,还搞了个“CP感”拉满的发布会。这事儿乍一听挺新鲜,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说到底,买车就跟“相亲”一样,不光看脸,还得看综合实力和能不能“合拍”。比亚迪这波操作,不只是想卖车,更是想搞定消费者的心思。为啥这么说?咱聊聊。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买车时最关注什么?颜值?配置?空间?还是价格?其实不同阶段、不同圈层的人,关注点都死掐不一样。老一代,可能认死理,觉得车就是要耐操,别老坏;新世代,可能更在意体验感、智能化和情绪价值。那比亚迪这次,明显是琢磨明白市场要啥才上的新招。
拿这回海豹07 DM-i来说,说实话,真正的“杀手锏”两字:细节。你说这双层玻璃以前只有十几万以外的高配车才舍得上,比亚迪这几年一步步把它往下放。现在连中低端价位车型,前面几块最关键的玻璃全给做厚实了,这就是一个很细致的体验提升。普通消费者可能第一眼看不出来,但坐在上头,静音,隔热,阳光晒进来也不那么烫,不知不觉就觉得“这车高级”,卖车就讲究个“潜移默化”。
再说座椅这个事儿。人啊,最怕长时间不舒服。车座椅呀,就是好比家里的沙发。一屁股坐上去硬邦邦的,用久了谁都纠结。比亚迪现在一门心思做舒适,“十层座椅用料”“舒芙蕾座椅”——光听名都知道花心思了。我觉得这种琢磨,没啥高科技,就是肯花时间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下狠功夫。买菜车也能有“坐飞机头等舱”的错觉,咱大伙儿难道不心动?
安全性,这个话题怎么聊都不会多。前几年,很多厂商就玩套路,低配就给你扣几个安全气囊,高配才全齐,生怕你不加钱升级。比亚迪现在直接把底线拉高了——12气囊全系标配,还上了什么140km/h爆胎稳定系统。这难不成不花钱吗?但比亚迪愿意掏钱换口碑。其实这不是啥“技术破圈”,而是营销破局:你买了我车,就不用险兮兮“配件钱堆安全”,我全给你搬上车。这样别人还咋玩套路?
价格方面,入门不到15万,顶配也就18万9,纯电续航135km起跳,甚至最高能到230km。这个数值,我觉得就是给“通勤族”“全家人的出行刚需”直接开绿灯。都说比亚迪这几年憋着劲玩“油电同价”,现在连“油电同享舒适配置”都给搞明白了。你说咱买传统油车,这些玩意加一加,加出来的钱都能去国外旅游一趟了。比亚迪刷脸背后,是把价格墙直接砸平了,比的就是“实在”。
最让我觉得“开窍”的地方就是情绪价值。以前造车厂、4S门店一副高冷样儿,生怕用户多问点,问多了就嫌烦。可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要有趣,要互动。比亚迪这次直接在发布会上用CP、用萌宠小动物元素拉情绪——你觉得幼稚吧?实际上这才走进新一代消费者的心里。现在谁不喜欢可爱的事物?谁不想买个开心?你把购车体验、试驾体验变得有趣一些,用户就愿意走进店、愿意试、愿意拍抖音分享。这“流量=人气=成交率”,比亚迪懂了。
说到和钛7组成CP,更是精明的营销。你愿意选科技感、运动感、还是偏商务范儿?一场发布会,给两种性格的车营造气氛,就好像看电视剧里组CP,哪对配都有人喜欢。以前大家觉得全靠单打独斗,现在好了,比亚迪干脆给你“组合包”,都是自家兄弟姐妹,爱哪款下单随你。消费者能不被勾起好奇心?
你要说,比亚迪真的啥毛病都没有吗?肯定不是。现在搞了这么多配置、这么强的安全性,再加上这么宽厚的情绪营销,那售后能不能跟得上?电池安全一直有人关注,动力总成和底盘调校长期还是不是“有国产痕迹”?这些问题,其实也是消费者心里盘算的。连我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也会琢磨:你用力气“堆料”是好事,但能不能维持下去?三五年后,问题出来你会不会负责任? 比亚迪看似是在冲销量,其实也在做品牌的长期积累。百姓看的是短期“便宜有好货”,品牌做的却是长期“信任加口碑”。这里头,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其实比亚迪的这些操作,表面上是卖车方式越来越会玩,实际上是中国品牌的崛起变聪明了。以前我们老说中国制造,就是价格屠夫、山寨模仿。现在比亚迪这些品牌,慢慢会给用户讲故事,给用户设计“仪式感”和“参与感”。不光是让你觉得“买车是交易”,而让你进店消费像“过生日”“谈恋爱”一样有氛围、有气场、有惊喜。
这里头有个核心转变:以前造车厂做生意,就是“我有啥卖你啥”;现在是“你想要啥我给你啥,还得让你觉得离不开我”。比如双7,价格、配置、情绪各自有标签,就跟给用户定制了一盘菜——爱吃哪个拼哪个。你喜欢通勤省心的纯电长续航?行,给你海豹07 DM-i。你喜欢科技范儿造型?上钛7。你俩要一起买,还能组个”情侣车“,“闺蜜车”,整得跟手机品牌一样花样百出。
说到底,这几年中国汽车品牌的营销都在“进化”。以前买辆新车是件大事,全家一块凑钱,逛一整天4S。一辆车,承载的是面子、里子和未来几年家的期望。现在车成标配,一个人也能买,买了还要发朋友圈晒晒,“露营出行、遛娃带狗”,全社交网络“秀起来”。比亚迪挖掘的,就是这种时代氛围,人不光要开得爽、看得舒服,还要用得有参与感、归属感。
那问题又来了,这么多“概念”、“情绪营销”,难道标配就是行业进步了?其实还有点早说。中国品牌内卷非常厉害,今天你把12气囊全系标配,明天别人就能拉高标杆;你今天卖点情绪、组个CP,后天许多其他品牌就跟着抄。这场仗,短期是对消费者的好事,你花十几二十万能买到以前买不起的配置和感觉,性价比杠杠的。但长期呢?最后还得看谁能把基本功做得更扎实,谁的售后、耐用性、服务经得住时间考验。
今天比亚迪出海豹07 DM-i、钛7,双7组合,我觉得不只是产品迭代,更是生态打法。你想要啥,它全给你备好,等你自己挑。这跟网上点外卖一个道理。内卷没法躲,最终赢的还是用户。对消费者来说,比亚迪现在做的,是一场“全民都能参与的消费改革”——把好货下沉、把高配置普及、把情绪体验沉淀,让人觉得“再也离不开国产车”,这才是最稳的路子。
最后丢个问题给大家,打算换车的时候,你更看重啥?配置、情绪、价格、续航、服务,还是那一份“邻居都说你好”的“面子”?现在比亚迪给你把好菜都盘出来了,关键还是得看每个人心里的“小算盘”怎么打。咱们拭目以待,国产车还能给出怎样的惊喜。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