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分钟订单破20万的狂欢,遭遇最长36周的交付等待;当"头等舱座椅"的宣传承诺,遭遇"通风无法使用"的现实落差——小米汽车为何陷入千万级订单与产能瓶颈的矛盾漩涡?这场涉及24万人的集体诉讼背后,究竟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怎样的成长阵痛?从交付时间的一再推迟,到2026年购置税新政带来的万元额外负担,消费者在漫长等待中逐渐失去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对品牌的信任。但危机亦是转机,小米正加速工厂建设、优化生产工艺,试图在产能与质量之间找到平衡。这场风暴能否促使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真正实现信任重建?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的播客,我是主持人凌薇。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汽车行业的专家晨羽老师,陈老师先跟大家打个招呼。大家好,我是陈宇。很高兴来跟大家聊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最近小米汽车也是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不光是有那高达24万2000人起诉小米汽车,还有之前的那个七ultra的挖孔门等等。一些争议让小米汽车的这个交付也变成了一个难题没错,这些事情确实让小米汽车处于一个比较风口浪尖上,那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集体诉讼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问题咱们先来聊第一个部分,就是这个交付轨迹,咱们就先来聊一聊小米汽车保单之后这个交付时间一变再变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是小米yu7在今年的6月26号晚上正式亮相了,然后这个亮相之后,它的订单量是暴涨了,3分钟就破了20万。一个小时就逼近了29万。但是这个背后,其实小米的工厂是一直都是蛮负荷的在运转的,那它既要生产yu7,还要兼顾xu7,那所以它这个二期工厂也是要到今年的7月才刚开始投产,那它初期的月产能只有8000台,那要到四季度才能够提高到20000台。所以难怪好多准车主,就是订单进展信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没错,而且就是标准版的话,它的交付周期是53到56,那pro版的话,是48到51周,那max版的话是33到36周,那这都是小米的交付地域,那说明就是它产能的提升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上它订单的增长那所以很多消费者就是等了很久,都提不到车。这个购置税损失到底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2025年是中国新能源购置税全免的最后一年,那2026年开始就要减半征收了,那这就意味着,你如果2026年提车的话,就要多支出大约一万元的购置税。那这钱对家庭来讲也不是小数字,没错,那这个一万元其实也是一个不笑的负担,那很多人就是说,本来以为可以开开心心的去提车,结果还要为这个购置税发愁。那有些人甚至退订了,因为实在等不下去了,那这个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就是你产能的提升。和你的宣传的透明度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就是说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小米汽车交付澜,那是不是说只要定了车就都得漫长的等。对,就是这样,现在官方说的都是最晚交付周期,那其实有的版本已经拖到了明年下旬。那而且你一旦交了定金,想退的话,就特别麻烦。对,所以很多人就是等着就急了眼,那也导致投诉和维权不断的增加,那也让这个信任危机不断的放大行交付危机。这部分内容咱们就先聊到这儿,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咱们来进入第二个部分,咱们来聊一聊这个信任危机,小米汽车为什么在宣传和交付的时候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就,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笑米在宣传的时候,说的是头等舱的座椅,然后结果好多人收到货之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甚至有人说,它的座椅的通风根本就没有办法用,还有人说,它的车机的芯片是假的,是贴片的。还有人说,他的这个所谓的赛道模式根本就不是宣传里面说的这么回事儿,它很多都是一些片面的介绍,或者说一些奇异性的表述,对,所以说消费者觉得我被忽悠了。没错,而且小米它这个汽车业务的负责人在面对质疑的时候,他的回应也让人觉得很不满,他用一些可能大家对于预售的模式理解不够这种话来敷衍但其实大家愤怒的不光是宣传和交付不一致更多的是觉得我的信任被欺骗了。对,所以这个也是为什么维权的人越来越多。最近这段时间不是有好多关于小米汽车的集体诉讼吗?你觉得这个事情背后到底透露了哪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其实这次集体诉讼,其实不光是让大家关注到说小米的交付违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千万级别的订单和一个产能的瓶颈之间的矛盾,那这个其实是整个行业。都有的一个问题,就是新势力车企们其实都曾经或正在经历这种交付的焦虑,是的,那包括他们这种,用互联网的迭代的速度去造车,又导致了他们在质量上面和信任上面积累了一些隐患。所以说这个行业的规范和企业的责任,其实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没错,而且就是诉讼其实也让消费者更加的,李信也更有底气去叫板。对,那也是整个行业的一个风向性的一个变化。那未来的话,企业如果说想要长久的去发展的话,它必须要把产品力,和他的诚信放在首位,对才能够真正的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聊了这么久的信任危机,感觉信息量不小,咱都歇会儿喝口水待会儿继续。咱们来聊第三个部分,就是未来之路产能与信任的重建。那我想问一下,小米汽车为了提升产能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动作?小米其实很急了,他们不光是在加快工厂的建设,那他们的二期工厂本来是计划今年7月全面投产的那现在他们还在武汉和上海谈新的工厂的选址,那这些新的工厂也是为了进一步的去提升它的产能所以说他们是在多管齐下。没错,而且他们还打算用一些冲压工艺去替代一些原来的焊接工艺,那这样的话,可以加快它的车身的生产速度。然后,他们还打算把一些动力电池的组装也放在自己的工厂里面做对,那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好的去控制它的质量和它的交付的时间对,所以整体他们是在朝着目标年底的时候能够达到月产20000台在努力。对,那未来的话,可能还会更高。小米汽车瑶怎么去重建消费者对它的信任。首先,第一个就是他们主动的站出来,然后去正面回应这些交付的问题,对,包括他们也推出了一些补偿的方案,比如说给这些用户一些积分,然后包括一些政策的优惠。那他们也公开了质量检测的报告就试图去安抚大家的情绪。对,那他们也一直在强调说,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会提升自己的服务的质量,也会在未来的车型上面去完善一些配置,那他们也欢迎社会的监督,帮助他们一起,去推动行业的一个进步。你觉得小米汽车它能不能在这个交付的危机当中,然后同时也在这个信任的危机当中,能够真正的去实现一个转型其实我觉得,这次危机对于小米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但是同时也一个转型的契机。对,就是只有他们真正的去解决产能的瓶颈,然后同时,也彻底的去改善他们的宣传和交付的一致性,他们才能够夺回消费者他们的信心。对,这个行业也会因为在这次事件当中变得更加的规范,那小米也有可能因为这个时间而成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新的标杆。从规模扩张转向了质量竞争对那这个其实才是整个时间给我们带来的真正的深远的影响。对,今天咱们聊了这么多,关于小米汽车遇到的这些困境,其实无论是交付的难题也好,还是信任的危机也好,其实归根结底,海是这个行业在快速扩张的过程当中的一些规范和责任的问题。对,所以未来小米和整个行业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寻找平衡。好了,那么这期节目咱们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咱们下期再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