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算是服了。
今儿个在华为店里,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车,是在参观一个即将发射的陆地空间站。
主角,就是那台传说中的全新问界M7。
就那么大大咧咧地停在那,跟个巨兽似的,你从旁边走过去都得自带点压迫感。
这玩意儿,哪是台车,分明是华为扔向汽车圈的一枚战术级武器。
讲真,拉开车门那一瞬间,我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
扑面而来的不是什么新车味儿,而是一股子“深圳南山科技园加班到凌晨三点”的精英气息。
那块16.1英寸的大屏,分辨率高得吓人,亮得能晃瞎眼,感觉下一秒就能直接连上卫星,开始指挥全球业务。
这已经不是什么智能座舱了,这简直就是把CEO的移动办公室给原封不动地搬了进来。
我一屁股坐进驾驶座,手还没摸到方向盘,脑子里却“嗡”地一下闪回到几年前。
还记得老款M7刚出来那会儿吗?
因为A柱那个事儿被全网追着锤。
当时多少人断言,说华为造车就是个笑话,玩票的。
结果你看看现在,人家不仅没趴下,还从泥潭里爬出来,洗干净了泥,换上了一身更狠的行头,直接把车身拉长到5米多,轴距干到了3米出头。
这哪是造车,这简直是上演了一出“莫欺少年穷”的爽文剧本。
销售小哥看我东摸摸西看看,凑过来一脸神秘:“哥,这车后备箱里还带冷暖箱。”
我心想,好家伙,这功能简直是为中国式家庭量身定做的。
夏天冰镇肥宅快乐水,冬天温着娃的奶瓶,这不比啥零重力座椅实在多了?
理想L8在那边刚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口号喊响,问界M7这边直接用行动告诉你:你有的,我全都要;你没有的,我创造出来也要有。
这竞争,已经卷到像素级了。
当然,舒服是给家人的,狠活儿是留给自己的。
车顶上那个激光雷达,跟个瞭望塔似的,明晃晃地告诉你:华为ADS智能驾驶才是这台车的灵魂。
都说现在的新能源车,没个高阶辅助驾驶都不好意思出门。
可问题是,能把这玩意儿玩明白的,又有几家?
这背后烧的是钱,更是无数工程师的头发。
增程版号称综合续航超1600公里,纯电版也奔着700公里去了。
这数据,听着就跟天方夜谭似的。
我倒不是不信,我就是好奇,这1600公里,得是全程下坡顺风,还得是车主会“龟息大法”才能开出来吧?
我绕着车身又转了一圈,看着那海岛蓝的车漆,心里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这么大个儿,这么多配置,这得卖多少钱?
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是悬在所有持币待购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店里的人嘴严得跟上了封条似的,问就是“等9月23号发布会”。
这操作太骚了,跟咱们小时候看的武侠小说一个路数,绝世高手出场前,总得先让江湖上传说个一年半载。
他们就是要把你的胃口吊到最高,让你猜,让你想,让你在各大论坛里跟人吵得脸红脖子粗。
现在网上猜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增程版28万起步,纯电顶配得干到40万往上。
这话一出,评论区立马就炸了。
一派人觉得:“值!这尺寸,这配置,这技术,卖40万那是情理之中。”
另一派人直接开喷:“疯了吧?花40万买个国货?我加点钱上BBA不香吗?”
香吗?
搁以前可能挺香。
但现在,当你开着你的传统豪车,还在研究怎么用车机蓝牙放歌的时候,隔壁问界M7的车主已经躺在后排,用17.3英寸的大屏看着电影,顺手从冰箱里拿了瓶冰可乐。
时代,早就变了。
这不是谁比谁更高贵的问题,这是两种活法,两种维度。
不过话说回来,这台车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那个第三排,虽然号称能坐人,但你要是真让身高一米八的兄弟坐进去跑个长途,那估计下车就得友尽。
它更像是一个应急方案,或者说是孩子们的专属座位。
所以,这台全新问界M7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它既有能让奶爸们心花怒放的冰箱和后排大屏,又有能让科技宅们热血沸腾的激光雷达和智能驾驶。
它既想用尺寸和舒适去抢理想的用户,又想用技术和品牌去跟蔚来掰手腕。
它野心勃勃,它面面俱到,它把当下消费者能想到的所有需求,都试图塞进这个巨大的躯壳里。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价格。
9月23号,答案就将揭晓。
这究竟会是一场颠覆市场的狂欢,还是一次自嗨过度的试探?
咱也别瞎猜了,搬好小板凳,坐等开奖吧。
你们觉得,这大家伙卖多少钱合适?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