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武汉汽车工博会,是湖北·武汉汽车工业年度国际盛会。展会面积6万余平米,占用了8个馆位,参展企业800余家,观众5万余人。
有近20个论坛,其中,长江汽车产业链联盟联合行业、企业举办了“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 旨在推进湖北和华中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车企建设,把握汽车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和新模式的转型方向,搭建成果展示发布、技术协同敏捷开发、整零平台化垂直整合的平台。
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顺虎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康凯、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 等深度剖析 “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产销概况” ,以数据洞察竞争格局与发展机遇。
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张书桥揭秘 “上汽集团的破局新增长密码” ,分享龙头企业的转型经验。岚图汽车COO蒋焘阐述岚图汽车如何 “筑牢韧性供应链” ,以实际行动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大会特设巡展环节,让与会嘉宾能够近距离接触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促进面对面交流与合作。
东风集团采购管理部(招标监督管理办公室)总经理徐斌、钉钉(中国)汽车行业总经理李刚、普利康途管理合伙人罗辑等来自汽车生态链、汽车产业链的制造、研发、采购、销售、服务、投资等部门负责人或工程师参加论坛、参观博览会。论坛还举行了投融资与AI数智化、车身系统与轻量化等论坛。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汽车供应链创新分会秘书长李顺虎在 “2025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上说,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的趋势,正推动汽车产业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协同”加速演进。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成为我国制造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在李顺虎看来,我国已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为代表的五大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智能化水平稳步提升。武汉及湖北地区产业链完整、创新生态活跃,具备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
汽车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供应链体系的竞争。面对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形势,构建韧性强、协同高、透明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展望“十五五”,我国汽车产业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加速迈进。企业实现从“链式协同”向“生态共智”的跃升。武汉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镇,集科研、制造、人才与生态于一体,既是我国汽车产业的战略高地,也是孕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土壤。
按照崔东树的统计口径,他向与会的湖北汽车人传递一个好消息,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的表现很强,1-8月,中四角(自定义)销量456万辆,同比增长48%,仅次于长四角(指的是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的592万辆,同比增长18%。在全国938万辆新能源汽车中,中四角占27%,仅次于长四角的36%。
此前,相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业内曾有“中三角”的提法,指的是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按照崔老师的“长四角”新叫法,目前的中部或华中,也应有个“中四角”的提法。
康凯认为,华中地区(特指湖北、河南、湖南、陕西)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华中地区汽车销量水平稳居全国第三名,华中地区汽车产业目前已形成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多元化发展格局。
其中,湖北省以东风系整车企业为主,随着上汽通用、广汽、长城、小鹏等品牌加盟,汽车产业聚集区发展格局日趋明朗。
华中地区汽车产业链总体较为完善,拥有东风零部件、三环、东峻实业、开特电子、菱电电控、博世、电装、麦格纳、法雷奥、佛吉亚、康明斯、黑芝麻等龙头企业。
谈到华中汽车产业的优势与差距,主要是传统汽车供应链相对齐备,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阶段,在智能网联、燃料电池等部分系统领域存在短板。
华中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除东风之外,比亚迪、吉利、宇通、上汽、北汽、广汽等重点企业均有布局,2024年四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近196.6万辆,占全国的14.9%。且产业链齐全。
但是,长三角地区规上零部件企业数量7822户,占全国约48.9%,在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中位居前列。企业主要集中于江苏和浙江。其中,新能源领域核心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约46%,智能网联领域核心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约40%。
具体到动力电池产业链,华中四省积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湖北整体优势最为突出。
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推动汽车产业由链状结构向网状生态变革,华中产业生态各环节组成基本完整,其中部分新增领域产业优势突出。
专家建议,智能网联技术范围广、体量大,目前商业逻辑尚未闭环,政府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依托3000公里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和8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基础,建设车路云一体化产业园区。
在智能化方面,建议引入车路协同终端车规级芯片等企业,推动智能驾驶系统、高精地图、车载雷达等核心部件就近配套,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测试与产业化基地。
在全球化产业发展中的建议有三,一是拓宽国际市场布局。实施“海外产业园区+跨境产业链”战略,支持在东南亚、中东欧建设湖北装备制造产业园,提供厂房租赁、关税减免等配套服务。
二是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建立跨国联合研发中心与人才交流机制,搭建技术转化国际通道。
三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构建“中欧班列+长江水道”多式联运体系,设置汽车专列,压缩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设立出口监管仓,缩短出口退税周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