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的汽车市场,大伙儿聊起车来,张口闭口都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要不就是零百加速快了几秒,车机系统比谁更聪明。
好像一辆车如果不能在车里看电影、打游戏,或者一脚油门不能把人死死按在座椅上,就跟不上时代了。
但是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上,奇瑞汽车却唱了个“反调”。
他们没怎么大张旗鼓地炫耀自己的车有多智能、多豪华,反倒是把“安全”这两个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地摆在了台面上,像是健身房里秀肌肉的硬汉,告诉所有人:别光看花里胡哨的,看看我这身板结不结实。
这就让很多人好奇了,在大家都往前冲着比拼新潮功能的时候,奇瑞为什么偏偏要回头来强调这个最基本、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安全”呢?
这到底是实打实的真功夫,还是一次巧妙的宣传策略?
咱们先看看奇瑞在车展上是怎么干的。
一般的车展,车企就是把新车往那一放,灯光打得亮亮的,让大家看个外观、摸个内饰。
但奇瑞这次的展台,更像是一个关于汽车安全的公开课。
他们带来了好几款新车,比如开始预售的风云X3L,还有首次亮相的风云T11和全新QQ3。
但重点是,每一台车都不是孤立展示的,而是被当成了讲解安全理念的“教具”。
从产品本身的技术,到背后支撑技术的研发体系,再到企业对社会安全的责任感,奇瑞试图从里到外、从车到人,全方位地告诉大家,他们理解的“安全”到底是个什么样。
要说最能体现这身“肌肉”的,还得是那台风云T11。
这车明摆着是冲着家庭用户去的,那保护一家老小的安全自然是头等大事。
奇瑞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用料下血本。
车身结构里,用了比例高达88%的高强度铝合金,还搭配了一种叫“2Gpa热成型钢”的材料。
这个2Gpa是个什么概念呢?
说白了,就是指甲盖那么大的一小块钢,能撑得住两吨重的东西,差不多是一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这种强度的钢材,以前主要用在军事或者航空领域,现在奇瑞把它拿来造家用车,就好像给车身穿上了一层看不见的“重装铠甲”。
光有好材料还不行,还得看整体结构够不够硬朗。
风云T11的车身扭转刚度达到了37300牛·米/度。
这个数据可能听着有点晕,咱们打个比方,你拧一块湿毛巾,很容易就变形了,因为它的“扭转刚度”很低。
但要想把风云T11的车身给“拧麻花”,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个指标高,意味着车子在发生碰撞或者激烈驾驶时,整个车架子非常稳定,不容易变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车里人的生存空间,这就是最实在的保护。
如果说坚固的车身是第一道防线,那气囊就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符”。
现在车上气囊多已经不稀奇了,但奇瑞想得更细。
比如,他们给风云T11装了一个后风窗气囊,面积有0.64平方米。
这是干嘛的呢?
就是为了防止万一被追尾,后备箱里的行李杂物被撞飞进车厢,伤到后排的乘客。
这个细节很多人可能压根就没想过,但真实事故中确实存在这种风险。
再比如,车里还有一个叫“双腔远端气囊”的东西,它在主驾驶和副驾驶座位中间。
当车子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里的人会猛地向另一边甩,很容易头碰头造成二次伤害,这个气囊弹出来,就像一个柔软的垫子隔在两人中间,避免了这种“内部矛盾”。
更有意思的是副驾驶前面的气囊设计。
现在的车,中控屏幕一个比一个大,万一出事,这块又大又硬的屏幕很可能变成伤人的“板砖”。
奇瑞设计的这个气囊是L形的,弹出的时候会先向上方弹起,形成一个缓冲垫,既保护了副驾乘客的头部,又巧妙地隔在了人和屏幕之间,把这块大屏可能带来的危险给化解了。
这些设计,已经不是简单地堆数量,而是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有温度的技术。
当然,一两款车做得好,还不足以让人完全信服。
这背后,必须有一套长年累月、不计成本的体系在支撑。
奇瑞敢在车展上这么高调地谈安全,底气就来自于他们这些年“看不见”的投入。
根据公开的信息,奇瑞成立28年来,在安全技术研发上扔进去的钱超过了一千亿。
这一千亿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数万次的真实车辆碰撞试验,每一次撞击都是为了收集数据,改进设计。
换来了超过两千人的安全研发团队,这帮工程师天天琢磨的就是怎么让车子更抗撞、更能保护人。
还换来了超过2500项的安全相关专利。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从2008年,奇瑞A3成为第一个拿到C-NCAP五星安全评价的中国品牌车型开始,奇瑞在安全这条路上就一直在下苦功夫。
这种长期的坚持,才慢慢积累起了今天的技术资本。
除了技术和产品,奇瑞还想把“安全”这个概念往更深的层次带。
今年5月份,奇瑞的董事长尹同跃在一个活动上,给一块刻着“奇瑞安全守护”的石头题字。
他在写“安”字的时候,特意在宝盖头的下面多加了一点。
这个小小的动作,寓意很深,意思就是“安全,永远都要多一点”。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像是一种刻在企业骨子里的信念,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这种信念也延伸到了他们的社会行动上。
他们成立了一个叫“奇瑞守护者安全联盟”的组织,招募车主成为成员,并且给他们进行AED,也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培训。
这意味着,奇瑞不光想让自己的车成为一个移动的安全堡垒,还希望自己的车主们,能成为一个个移动的“急救员”。
当社会上发生紧急情况时,一个奇瑞车主或许不仅能依靠车辆的安全性保护自己,还能用学到的急救技能去帮助身边的陌生人。
这种把安全的范围从车内扩展到整个社会,从被动地保护乘客,到主动地参与社会救援,这种思路和格局,确实让人看到了一个中国汽车品牌在成熟和强大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