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第3周增程式电车销量,理想L6夺冠,问界M9第2,阿维塔第9

最近不少朋友都在讨论新能源车市,特别是增程式电动车这块。

刚好刚拿到5月第三周的销量数据,今天咱们就唠唠这周的市场情况。

5月第3周增程式电车销量,理想L6夺冠,问界M9第2,阿维塔第9-有驾

先说重点:理想L6首次拿下周冠军,问界M9稳坐亚军,零跑汽车上演"三英战吕布"的好戏。这场面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

先看第一梯队,周销过4000辆的只有两台车。最抢眼的当属理想L6,一周卖出4800多辆,比上周暴涨37%。这车现在成了理想家族的顶梁柱,24.98万的起售价确实亲民,但最让我佩服的是理想的产品布局。人家把价位卡得死死的,每6万一个台阶,从L6到L9层层递进。不过最近小米SU7来势汹汹,听说有老李的潜在客户转头去看小米了,看来狼真的来了。

亚军问界M9有点意思,卖4000辆虽然环比降了2.5%,但这可是辆50万级别的大家伙。华为的鸿蒙智驾系统真是开挂,让这车在50万以上市场横着走。奔驰宝马奥迪估计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这价位国产车能卖这么火还是头一遭。不过有个现象值得琢磨:顶配纯电版反而卖得最好,说明有钱人真不差钱,就认最贵的版本?

5月第3周增程式电车销量,理想L6夺冠,问界M9第2,阿维塔第9-有驾

第二梯队0.15-0.2万辆的争夺战更激烈。理想L7虽然周销2000辆,但比上周跌了16%。这车定价策略挺聪明,比L6贵6万,目标客户就是"不差那6万"的主。不过现在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快,消费者都等着看新款,持币待购的心态明显。

零跑C11这周卖了1900辆,价格只有理想L8的一半,但配置基本照搬。这种"半价理想"的策略确实奏效,但有个问题:零跑的品牌力毕竟不如理想,长期靠性价比能维持吗?深蓝S05卖1800辆,作为长安的高端品牌,虽然销量下滑18%,但长安的技术底子在那摆着,市场认可度还是有的。

第三梯队5000辆以下的战场更有看头。零跑C10周销1400辆,说是"半价理想L7",同样的空间配置,价格砍半,这不就是明摆着抢市场吗?不过零跑这周同时有3款车进榜,C10、C11、C16都在前10,看来他们玩的是机海战术,用多车型覆盖不同价位。

5月第3周增程式电车销量,理想L6夺冠,问界M9第2,阿维塔第9-有驾

问界M8这周1400辆,虽然环比涨了16%,但作为新车型这个成绩有点说不过去。问题可能出在定价,比M9便宜6万,但造型确实好看,要是价格再往下探探,说不定能成爆款。深蓝S07和兄弟车型S05玩起了差价战术,5万的价差瞄准不同消费群体,这种"田忌赛马"的策略在汽车市场还挺少见。

阿维塔06周销1100辆,虽然排名第九,但独特的外观设计确实吸睛。这种前卫造型在车流中辨识度极高,但高端市场终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销量和造型是否成正比值得思考。深蓝S07同样面临兄弟内卷的问题,和S05差5万的价格,到底该选哪个?消费者估计得好好算笔账。

现在整个增程式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价格梯队越分越细,6万一个档次的策略被理想玩明白了;二是华为系持续发力,问界双雄霸占前二位置;三是新势力玩命内卷,零跑三款车上榜就是明证。不过这里面暗藏危机,比如理想L6虽然夺冠,但小米SU7的冲击波才刚开始;问界M9虽然贵但卖得好,但高价车市场容量毕竟有限。

5月第3周增程式电车销量,理想L6夺冠,问界M9第2,阿维塔第9-有驾

最近跟几个车友聊天,发现个有趣现象:20-30万区间的增程车竞争白热化,但35万以上反而成了蓝海。问界M9和理想L8在这个区间打得不可开交,反倒是传统豪华品牌没啥存在感。不过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等到传统车企真正发力高端新能源,市场格局会不会大变?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零跑汽车正在复制理想的成功路径,用精准的价格梯队和配置下放抢占市场。但理想有品牌溢价支撑,零跑靠的纯粹是性价比,这种模式能走多远?毕竟买车不是买白菜,品牌认知度和售后服务都是硬指标。

最后说句实在话,现在新能源车市就像火锅局,有人吃肉有人喝汤。理想、问界这些头部玩家赚得盆满钵满,零跑们还在苦苦挣扎求生存。不过市场最大的赢家可能是消费者,各种黑科技下放、价格战打到骨折,咱们买车越来越划算。但有个问题值得深思:当市场从蓝海变红海,哪些品牌能笑到最后?

各位看官老爷,你们怎么看这周的销量榜?觉得零跑的机海战术能持久吗?或者觉得传统车企该不该抄作业?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