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比亚迪扔出一颗“炸弹”:所有搭载“天神之眼”系统的车型,只要在智能泊车时出事,修车钱、赔别人的钱,比亚迪全包了! 用户不用报保险,更不用担心第二年保费暴涨。 这是全球第一次有车企在量产车上承诺:智能泊车出事故,责任我扛。
比亚迪的“兜底”到底保什么?
覆盖所有“天神之眼”车型
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只要装了天神之眼A/B/C三档智驾系统的车,不分品牌,全都能享受。 哪怕车开了十年转手三次,新车主照样能用。
五种泊车场景全包
遥控泊车、代客泊车、窄车位自动泊入……甚至车头朝里扎进车位的“车头泊入”这种高难度动作,全在兜底范围内。
但三种情况不赔
车主自己改装线路导致故障;
撞了之后系统才出问题(比如保险杠歪了影响雷达);
交警认定是别人全责。
最狠的是赔付流程
出事24小时内联系比亚迪售后,提交行车记录视频、事故照片。 比亚迪技术团队判定是系统背锅的,直接打钱修车。 第三方损失? 比亚迪赔。 自己车撞烂了? 比亚迪修。
技术底牌:为什么敢承诺“L4级”?
比亚迪的底气来自三个“恐怖数据”:
100万辆车实时喂数据
截至2025年5月,天神之眼车型销量破51万辆,7月已达100万辆。 每天这些车跑出4400万公里真实路况,比特斯拉FSD多一倍。
泊车精度达到1°
靠海量数据训练的算法,能把泊车路径误差控制在1°以内。 最难停的窄车位(宽度仅比车多10厘米),成功率99%。
史上最大规模OTA升级
2025年7月同步推送的更新包,新增“三速泊车”(慢/中/快三档)、“窄位自动收后视镜”,连悬空电线杆都能识别。
友商慌了:别人还在“甩锅”,比亚迪直接“扛锅”
对比当前行业方案,差距立现:
鸿蒙智行:送一年“智驾无忧”,最高赔500万,过期作废;
小鹏:每年交239元买保险,理赔算“出险”,明年保费照涨;
特斯拉/理想:全靠用户商业险,出事自己扯皮。
而比亚迪的方案简单粗暴:终身免费,不设上限。
用户能薅到什么羊毛?
保费不涨了
深圳实测:售后直赔模式下,用户次年车险平均降8%。
老事故也能追偿
政策发布前用智能泊车撞了的? 带着事故认定书找4S店,照赔。
第三方损失不用垫付
泊车时剐了隔壁宝马? 比亚迪直接赔对方,车主不用掏钱周转。
重塑行业:从“吹功能”到“敢担责”
比亚迪这一招捅破两层窗户纸:
责任归属透明化
过去车企宣传“L2.9999级”,出事就甩锅车主“未及时接管”。 现在比亚迪把L4级核心标准,“责任归车企”明明白白写进政策。
倒逼保险革命
平安保险连夜改条款:把事故拆成“人为操作”和“系统故障”,后者转嫁给车企责任险。
友商被迫跟进
政策发布48小时内,三家自主品牌被曝评估类似方案。
真实车主体验:从“手抖”到“真香”
杭州的张先生用代客泊车时车头蹭墙,比亚迪售后调取云端数据,确认是系统误判车位线。 两天后,维修费1.2万元到账。 “以前用自动泊车手心冒汗,现在? 坐等它停好。 ”他说。
法律空白下的“破冰行动”
中国尚未出台L3级以上事故责任法。 比亚迪用企业承诺绕过立法滞后:
深圳已参照其模式,要求智驾测试车企买500万责任险;
工信部新规草案明文禁止车企“夸大辅助驾驶功能”。
争议点:100万辆车,真能“零翻车”?
质疑声随之而来:
偶发事故恐成公关雷
2025年5月某地车主上传视频:遥控泊车时车辆突然加速撞树。 比亚迪回应称“地面湿滑导致雷达失效”,属“不适用兜底”条款。
售后能力面临大考
某新势力品牌售后吐槽:“用户连撞消防栓都说是系统锅,扯皮量暴增三倍。 ”
用户用脚投票
政策发布后一周,比亚迪进店量翻倍,智驾车型单周订单破7万。 仰望U8车主李女士的话很直白:“车贵不贵看配置,敢不敢负责才见真功夫。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