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是说,慕尼黑这地儿,这两天可真是热闹得不行。街边的咖啡馆一早起来就坐满了穿西装打领带的老外,夹着文件夹、背着双肩包,走路带风,嘴里还念叨着“eAxle”、“SOA架构”、“L3级”这些词儿——不用猜,准是那帮搞汽车的又聚堆儿了。
没错,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9月9号在慕尼黑正式拉开大幕。这可不是普通的车展,说它是全球出行圈的“春晚”都不为过。从1897年办到现在,这已经是第N届了,江湖地位摆在那儿:欧洲最大、全球五大之一,车企但凡想在国际上露脸,没一个敢缺席的。
今年的IAA有点不一样。以前大伙儿还聊“油电之争”,现在压根没人提燃油车了,主旋律清一色是电动化、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你走进场馆,扑面而来的不是发动机轰鸣,而是“算力”、“算法”、“OTA升级”这些词儿。博世展台那哥们儿站在展车前讲辅助驾驶系统时,一口一个“端到端感知决策”,听得我差点以为进了硅谷科技大会。
德系三巨头这次都挺拼。奔驰、宝马、大众全上了新家伙。大众集团展台那辆概念车,线条流畅得跟科幻片里开出来的似的,内饰干脆把中控屏干成了整块弧形玻璃,手指划拉一下,座椅自动调节、氛围灯变色、空调风向全跟着走。旁边一个德国大叔嘀咕:“这哪是车,这是会动的客厅。”
欧宝也不含糊,直接甩出一台纯电概念车,说是未来主力车型的雏形。外观看着有点“赛博朋克”,但人家重点是成本控制——用的是通用奥特能平台的衍生架构,电池包能换能升级,维修也方便。这招挺聪明,毕竟现在欧洲消费者对电车价格敏感得很。
要说最热闹的,还得是零部件厂子的地盘。采埃孚那个展台,围了一圈人看他们的新型电驱系统。讲解员说这套系统把电机、电控、减速器全集成在一起,体积小了20%,效率反而提了5%。旁边一个技术流老哥听完直点头:“这要是上车,续航起码多跑三四十公里。”
博世更狠,直接搞了个“软件定义底盘”的演示区。你站在模拟驾驶舱里,系统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校悬挂软硬、转向力度,甚至刹车脚感都能变。有个媒体同行试完直呼:“这感觉就像车在读你的心思。”
中国力量这次也刷足了存在感。元戎启行带着他们的DeepRoute IO 2.0辅助驾驶平台来了,现场演示的城区无保护左转、自动变道超车,一气呵成。德国同行凑过来问:“这套系统在复杂路口的误判率是多少?”答:“千公里级实测数据,主动干预次数低于0.3次。”这话一出,人家眼神立马变了。
整个IAA现在不光是“看车”,更像是个移动出行生态大会。你能在城里骑电动滑板车试驾,也能在论坛听高通讲5G车联、听宁德时代聊凝聚态电池量产进度。今年的主题叫“体验联动智慧出行”,听着玄乎,其实就一句话:未来的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是能跑的智能终端。
走了一整天,脚底板发烫,但脑子是热的。这届IAA让我明白一件事: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谁掌握电池、谁拿下智驾、谁玩转软件生态,谁才配坐在牌桌上。慕尼黑的风还是那么凉,可这股电动智能的热浪,已经扑面而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