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

文珠玑说

文章中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可靠的官方渠道,详细资料会在文章最后补充说明。

谁能想到,河南的那家车企曾差点儿撑不住?现如今,它一年利润都能达到40亿,而且还成功打破了日本的垄断,跃升为全球第一。这样逆转的故事挺不容易的吧?到底是靠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曾经濒临破产的这家中国车企,如今年盈利高达40亿,竟然把客车型卖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但你大概没听过它的名字——宇通客车。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更令人吃惊的是,它的创始人汤玉祥,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从一名普通车间主任做到全球客车行业的领军人物。而这家起源于河南郑州、曾差点倒闭的国营小工厂,现在产品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连在法国,每卖出三辆电动巴士,就有一辆是“郑州造”的!

故事得从1995年讲起,那会儿,日本媒体还用整版篇幅取笑中国客车“核心技术都被别人控制”。那时候的宇通,还是一家发不出工资、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小工厂。谁料到,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后来居然能在国际市场上打破日本的垄断,变成客车行业的“全球销量冠军”!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逆袭可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一场融合了技术、战略和耐心的“马拉松”比赛。

自2016年以来,宇通曾陷入一段低迷,新能源补贴减少、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业绩一度受到不少压力。不过,宇通没有想着走捷径赚快钱,而是坚持投入研发,持续拼搏。

直到2024年,宇通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叹的成绩单:预计净利润在38.2到42.7亿元之间,带来110%到135%的同比增长!股价也从2022年的低点翻了将近四倍。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你可能会想,它靠的啥本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那几场“关键战斗”里面。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宇通一下子拿到了888辆新能源客车的订单,那可是当时中国出口的最大一笔纯电动客车订单,真是厉害了!

你得知道,卡塔尔那边气候特别炎热,对电池散热和电机的稳定性可是要求极高的。日韩和欧洲的厂商都盯着呢,可最后还是宇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适应性的方案,成功抢下了这份订单。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哈萨克斯坦那边的表现也挺让人记忆深刻,冬天气温低到零下25℃,不少电动车根本就跑不了,确实挺难搞的。

不过,宇通的纯电动客车在零下25℃的寒酷天气里,竟然跑出了374公里的超长续航,直接打破了在极寒条件下的性能纪录,挺厉害的。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在法国巴黎的街头,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的变化悄然发生,现在每三辆电动巴士中就有一辆是宇通的。这已不再是个“价格实惠的选择”,而是凭借可靠、安全、节能的优点,逐渐赢得了欧洲高端市场的认可。

回头一想,宇通走的路线挺明晰:没有搞那种“弯道超车”,而是专注于把每个不足之处补上,把那些“弯弯绕”的道路变成自己的一道“护城河”。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在那些年,许多汽车厂商靠着补贴疯狂增长的时候,宇通反而把大部分盈利用在了研发上,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它不仅是国内率先布局电动客车的企业之一,还较早投入氢燃料客车、LNG清洁能源客车的研发工作,甚至包括自动驾驶的小型巴士。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在海外布局方面,宇通并没有采取“低价倾销”的做法,而是更注重“本地化运营”,比如在外国建设工厂,设立零件中心啥的。

他们在培训当地的技术工人,还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和文化习俗,量身定制符合当地需求的车型。这种坚持“长远打算”的策略,让宇通在拉美、中亚、西欧等地区慢慢赢得了信赖。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汤玉祥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扎心:“制造业没有捷径,只有拼死钻研技术、拼死奋战市场、拼死搞好用户体验。”或许这也是宇通能够给所有中国制造企业的启示:要实现高端转型,靠的不是花巧的营销语言或低价竞争,而是真刀真枪的技术积累和用户口碑的建立。

到了2025年1月,宇通客车的市值已经飙升到643亿元。从1997年上市开始,累计算上分红和再投资,它的股价涨幅可是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64倍。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这家起源于河南的车企,没有像蔚来、小鹏、理想那样的热度,也没有华为、小米那样的爆点话题,但它却一直在悄悄地把“中国制造”的名号刻在了全球客车行业的巅峰上。

河南汽车企业逆转危机,年入四十亿,打破日本垄断,跃升全球第一-有驾

也许,这才算是真正踏实的中国制造故事——不是靠热点,也不是炒概念,而是用三十年的时间,闯出一条从技术跟随到市场领跑的路子。

这种企业,真该让更多人注意到才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