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台,810台,这样的数字甩出来,别说比亚迪,连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姐都要捏把汗——汉L、唐L的销量,跟之前的热闹劲儿比,像是舞台上突然断了电。翻着手机,看着比亚迪新款的那些照片,心里不自觉冒出一句:这设计,是谁给的勇气?尾灯拧成麻花,内饰红灰配色,像是春节剩下的窗花和过期的牛奶混在一起。有人说“国潮”,我倒觉得更像设计师刚午睡醒,灵感还在梦里飘着。
那天下午我刚到停车场,没想到隔壁车位停着一辆唐L。旁边有小孩指着车尾灯直乐,说像“被掰弯的荧光棒”。家长瞅着新款,皱着眉头嘀咕:这不是元PLUS的脸吗?我没忍住偷笑。毕竟,谁还没在朋友圈见过比亚迪老款当年那股自信劲儿——开出去倍儿有面子,技术、性价比、配置,条条都能吹上天。再看看现在,买新唐L的朋友,低调得连晒图都懒得发。
你要说技术,没毛病,动力一脚踩下去,推背感比老板的KPI还扎实;配置拉满,屏幕大得能看世界杯;价格也没飘。可问题是,车圈这年头,光靠技术出圈?就像球场上只会带球不懂配合,别人早就玩起了团队战术。理想、蔚来、小鹏,谁不是把设计和体验拉到顶格,连座椅缝线都能做成朋友圈热搜。比亚迪倒好,外观像是设计师被甲方怼了三天三夜,尾灯还在为“中华元素”背锅。夜里灯光一亮,斗鸡眼的既视感,隔壁司机都忍不住多瞅两眼。
其实比亚迪走到今天这一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腾势N9横空出世,宽两米多,结果尾灯一亮,车主们集体在线吐槽。你说创新也好,独特也罢,市场的审美这东西,真不是靠自嗨能拗回来的。回头看看比亚迪高端化的路,腾势Z9GT、N9、汉L、唐L一路排队,技术没掉队,却总是差了点气质。你说这像不像班里那个只会刷题的学霸,作文一交分数就跳水,老师都替他着急。
身边人聊起新款的设计,眼神里多少有点同情。有人干脆说,开比亚迪老款,能跟朋友吹三天三夜;新款呢?要么避重就轻,要么直接改口:“反正配置真香。”但谁心里没点数?买车这事,技术再强,设计拉胯,面子上真搁不住。理想L7、蔚来ES6,外观内饰一个比一个能打。你要是还停在“工程师思维”,反正市场不会陪你任性。
偶尔刷刷微博,数据就像冷水泼脸。汉L销量只有老汉三分之一,唐L刚过八百,连自家前辈都不如。技术牛归牛,市场认脸、认体验,谁买单才是真理。其实,新能源战场,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江湖。别人拼设计、拼服务、拼用户体验,比亚迪还在拼马力。你拿个大锤子,别人已经用上激光笔,时代的风口说变就变。
说到设计,车圈的审美真是一言难尽。你说“国潮”是流行,但国潮不是糊一把红配绿就完事。汉L唐L的“创新”,有点像把年夜饭和健身餐炒在一起,能吃但不香。反观理想,每一代都在研究用户眼球,座椅、屏幕、氛围灯,连杯架都能做成段子。比亚迪新设计,咋说呢,像是把“独特”理解成“大家都不懂我”,结果市场直接用钱包投了反对票。
有时候我也琢磨,难不成比亚迪真觉得技术能一劳永逸?可消费者心里那杆秤,早就让“体验升级”压得死死的。身边朋友,原本想买新汉L唐L,最后看一圈,还是转身去理想蔚来。理由特简单:买车要爽,还得看得顺眼。你说这不是“看脸的世界”?可车市就是这么现实。
说到底,汉L唐L的“扑街”,哪有啥偶然,设计没跟上节奏,技术再牛也只能打个寂寞。市场这玩意,谁都没永动机,今天你还是冠军,明天就给你送温暖。比亚迪要想翻盘,设计师脑袋里那根筋得拧回来点,多听听买车人的声音,别再搞自嗨型创新。
唠了这么多,是不是有点共鸣?你说,技术再牛,颜值拉胯,买不买?评论区见,别光看热闹,咱们一起讨论,看看下一个奇迹会不会还轮到比亚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