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常常让城市陷入一片汪洋。
对于每一位驾驶员来说,这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一次考验,更是对安全意识和应急知识的全面检验。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窘境:熟悉的回家路变成了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前方是一片深浅未知的积水,车子停在水边,心里直犯嘀咕,这一脚油门下去,究竟是能顺利通过,还是会把爱车变成一个昂贵的“潜水艇”?
这个问题,关乎车辆的安危,更关乎我们自身的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都深入了解清楚。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看起来坚固的汽车,在水面前会如此脆弱?
这得从汽车的心脏——发动机说起。
对于我们最常见的燃油汽车而言,发动机需要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燃烧来产生动力,这个吸入空气的管道,也就是“进气口”,就如同人的鼻子。
大多数家用轿车和城市SUV为了美观和设计,进气口的位置都设置得比较低,通常在前保险杠的格栅后方或者大灯总成附近。
这个高度,往往就是车辆涉水的“生死线”。
当积水深度超过轮胎的一半时,水面距离这个“鼻子”就已经非常危险了。
如果此时驾驶员还猛踩油门,试图快速冲过去,车头会激起一道高高的水浪,这道浪的高度会远超实际水深,水就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进气口。
水是几乎无法被压缩的液体,而发动机的气缸在工作时需要将空气压缩到极小的空间。
一旦水被吸入气缸,当活塞高速向上运动时,它面对的不再是柔软的空气,而是一缸硬邦邦的水。
巨大的冲击力无处释放,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轻则,连接活塞和曲轴的精密部件“连杆”会被巨大的压力顶弯,导致发动机严重异响、无法工作;重则,连杆直接断裂,甚至可能击穿气缸体,给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
这种情况在行内被称为“发动机爆缸”,维修费用极其高昂,动辄数万元,甚至可能超过车辆本身的残值。
那么,没有发动机的电动汽车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电动汽车虽然没有了进气口的烦恼,但它本质上是一个由无数精密电气元件和高压线路组成的“行走电子产品”。
它的核心部件,如动力电池包、电机、控制器等,虽然在出厂时都经过了严格的防水密封测试,比如达到IP67等级,理论上可以在一米深的水中浸泡半小时。
但请注意,这只是实验室标准下的理想数据。
现实中的积水混杂着泥沙、杂物,水流的冲击力也远非静水可比。
长时间的浸泡、高压水流的冲击,都可能破坏电池包的密封性。
更何况,除了电池,车身上还有大量复杂的低压和高压线束、传感器和控制单元,这些部件的接口一旦进水,极易引发短路,导致车辆各种功能失灵、趴窝。
更严重的是,如果高压系统发生短路或绝缘层破损,可能导致漏电,对车内外的人员构成致命威胁。
了解了这些潜在的巨大风险后,当我们真正开车来到积水路段前时,该如何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这是一个需要冷静和理智的过程。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停车观察。
不要急于靠近,将车停在安全地带,仔细评估前方水情。
如果水面相对平静,能看到水下路面的轮廓,或者有其他车辆刚刚安全通过,留下的车辙清晰可见,这表明水深可能在可控范围内。
反之,如果水面浑浊,波浪翻滚,甚至形成了漩涡,这说明水很深,而且水下可能有看不见的障碍物,如被冲开的井盖、石块等,绝对不能冒险。
同时,要寻找参照物来判断水深。
路边的马路牙子、绿化带、隔离栏,都是很好的标尺。
一般来说,如果积水已经淹没了马路牙子(通常高约15厘米),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如果水深已经接近或超过了车轮的中心轴,也就是轮胎的一半高度,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家用车来说,都应该果断放弃通过。
如果观察后仍然无法准确判断,并且情况允许,可以采取更稳妥的方式进行探测。
比如利用车上的长柄雨伞、或者路边能找到的长树枝,亲自下车到积水边缘试探一下深度,做到心中有数。
这个看似麻烦的举动,可能为你省下数万元的维修费。
假如经过审慎评估,确认积水深度在安全范围内,决定要通过,那么接下来的驾驶操作就至关重要。
首先,要使用低速挡位。
对于自动挡车辆,应挂入L挡或手动模式的1挡;手动挡车则直接挂入1挡。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发动机保持较高的转速,从而获得最大的扭矩,以克服水的巨大阻力。
同时,高转速也能保证排气管有足够强的气流向外排出,防止积水从排气管倒灌入发动机。
其次,必须保持匀速慢行。
车速应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内,大致相当于成年人快走的速度。
车速过快会使车头形成一道弓形的浪花,人为地抬高了车头前方的水位,大大增加发动机进水的风险。
而匀速行驶,则能平稳地将水分开。
最后,要选择好路线,一鼓作气通过,中途切忌停车、换挡或急打方向盘。
一旦在水中停车,车辆失去了前进的动能,排气压力也会瞬间减小,积水倒灌的风险会急剧增加。
然而,即便我们做足了万全准备,意外仍有可能发生。
如果车辆不幸在积水中熄火了,此时此刻,驾驶员的下一个动作将直接决定车辆的最终命运。
请务必牢记一条用无数惨痛教训换来的铁律:绝对不要尝试二次点火!
我必须再次强调,千万不要再次启动发动机!
因为熄火的那一刻,很可能意味着水已经进入了气缸。
如果你再次拧动钥匙,启动机会强行驱动活塞去压缩那一缸坚硬的水,之前我们提到的“爆缸”悲剧就会立刻上演。
原本可能只需要清理进气道、更换火花塞就能解决的问题,会因为这一个错误的动作,演变成更换发动机总成的重大事故,保险公司对此类人为造成的扩大损失,通常是拒绝赔付的。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立即打开车辆的双闪警示灯,提醒后方来车。
然后冷静判断车外水位。
如果水位还在持续上涨,有淹没车门的趋势,那么此时车辆已经不再重要,人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果断解开安全带,第一时间降下车窗(不要试图去推开车门,车外的水压会使其难以打开),迅速从车窗爬出,撤离到地势高的安全地带。
站稳脚跟后,再拨打电话给保险公司和专业的救援拖车。
在极端天气面前,任何财产都无法与生命相提并论。
出行前多关注天气预报,合理规划路线,从源头上避开险情,才是最根本的安全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