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一个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合资车企的变化。而站在2025年的车展现场,东风本田展台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其电动化阵容的全面升级——纯电轿跑GT、智能电动SUV S7,还有作为合资自主探索成果的灵悉品牌车型,构成了品牌全新形象的一部分。
足以看出,这家曾以技术稳健、产品可靠著称的合资车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渡边丈洋的话来说,“东风本田不是在尝试‘做电动车’,而是在‘做属于本田的电动车’。”这样的一句话背后,直接勾勒出这个“传统强者”面对行业重构时的核心逻辑,其不仅要跟上时代,更要保有灵魂。
一场势在必行的转型
面对当前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潘建新在采访中直言,“东风本田会坚定地走电动化与智能化道路。”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上,东风本田的步伐并不慢,从最早的油改电,到自研平台的纯电车型,再到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其在艰难的处境中走出了一条并不平坦却极具探索价值的道路。
“我们正在构建以‘创未来2030’为核心的新能源战略,计划到2030年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车型。”渡边表示。随着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在中国投产,东风本田也开始更多地与本土智能驾驶企业如Momenta、DeepSeek建立合作关系,将“中国速度”与“本田匠心”加速融合。
此外,在电动化战略之下,灵悉这一年轻化、智能化的合资自主品牌正逐步成为东风本田的“第二增长曲线”。定位年轻用户、结合本土化技术生态,灵悉承载着品牌重塑的野心。
虽然大家都在转型电动化,但对于东风本田而言,电动汽车是本田精神的新表达,它不是驾趣不死,而是要在进化中再提升。渡边进一步解释,“电动车的加速就像滑板车一样简单,但本田的驾驶乐趣不只是快。”在本田的电动化理念中,未来的“驾趣”应是一种“可控的快”,一种让用户“兴奋但不恐惧”的体验感。
这意味着,在操控逻辑、动力响应、底盘调校上,本田要重新定义电动化时代的驾控边界——这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技术哲学的一种再造。
本土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如今的合资车企已步入“后合资时代”。中外双方再不是单一的技术+市场的分工关系,而是全面协作的“深水区”。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本田也加速自己在中国的合作发展。渡边介绍,“在本土化方面,我们正与中国智能化、AI领域最顶级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在车展发布会上,“本土化”被提及了不止十次。与之相对的,是全球资源本地转化能力的考验:更短的开发周期、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适配度。对此,潘建新坦言:“我们依托东风集团的央企资源优势,加上本田的技术积淀,正在构建一个适应中国市场的研发和供应链体系。”
虽无海外投放的明晰规划,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战略正在酝酿。这不仅关乎销量与利润的再分配,更是一种未来竞争资格的构建。
“东风本田的转型,不是一场盲目的追赶,而是一次对自我认知的重构。”这是采访过程中最为突出的感受。面对中国品牌的猛烈攻势与新能源赛道的高压竞争,这家拥有70余年技术积淀的合资品牌选择不盲目跟风,而是在差异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纵深通道”。
不止是卖车,更是经营用户
市场已然从“产品为王”进入“用户为本”的新阶段。东风本田用“本家”用户品牌进行回应——这是一个强调情感链接、全生命周期陪伴的用户生态。
“我们成立了客户体验战略部,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本家DAY’等活动,与用户保持高频互动。”营销领域负责人龚熙表示。无论是售前的精准触达,还是售后的权益保障,东风本田正从“造车”向“造用户关系”转型。
S7车型近期调整价格,并同步对已购车主实行“保价保权益”政策,也成为品牌用户导向的一次现实体现。“我们关注长期主义,而非短期销量。”渡边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众多车企争相卷智能化体验时,东风本田选择从“安全”出发。对于这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安全技术积淀的车企来说,电动化转型不应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我们认为安全不是口号,而是实践,是愿意投入,是敢于较真。”龚熙指出。以武汉新能源工厂为例,东风本田采用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装配体系,从源头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渡边也进一步强调,“未来我们将在全域安全领域持续深耕,让用户真正安心地拥抱电动出行。”
在存量博弈的新时代,东风本田清楚:唯有变中守“本”、守中图“新”,才能在这场技术与文化交织的浪潮中,再次站上牌桌的中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