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这儿,花个七八万块钱买一辆开了快十年、跑了十几万公里的二手奥迪A6,很多人可能都得掂量掂量,觉得不太划算。
毕竟这个价位能选择的新车和次新车也不少。
然而,一个看似简单的二手车交易,如果把地点换到咱们的邻国朝鲜,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最近,一位在朝鲜罗先经商的中国商人的经历,就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独特的市场环境,一辆在我们看来可能毛病不少的老旧豪车,在那里不仅是抢手货,其背后的门道更是值得细细琢磨。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商人在当地想添置一辆代步车,预算大概是十万人民币,也就是一万多美金。
经人介绍,他找到了当地一家国营汽车修理厂。
厂长很热情,直接推荐了他们厂里的“宝贝”——一辆车龄将近十年的奥迪A6,开价一万美金。
这个价格一出来,就让人感觉有些意外。
但在朝鲜,这一定价逻辑的背后,首先是“物以稀为贵”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朝鲜的物资相对匮乏,汽车更是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在平壤之外的地区,马路上的汽车数量屈指可数。
因此,一辆像奥迪这样的外国品牌豪华轿车,无论新旧,本身就自带了稀缺属性,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
厂长那句“我们朝鲜豪车很少,车龄这么小的更少”,听上去是句推销话术,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地市场的真实状况。
然而,这位中国商人毕竟见多识广,他很快就发现了这辆“镇厂之宝”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展厅里,他观察到大部分待售车辆都有改装和更换车标的痕 E迹,成色也普遍一般。
这让他对这辆奥迪A6的“出身”产生了怀疑。
他猜测,这很可能不是一辆原装进口车,而是一辆“拼凑车”。
也就是说,这辆车可能是用来自不同渠道的零部件,有新的,有二手的,甚至有从俄罗斯、中国等地流入的配件,在朝鲜本地组装起来的。
在当地,由于原厂配件难以获得,修理工们往往练就了一身“妙手回春”的本事,用现有的条件去维持车辆的运转。
这种“组装再造”的模式,在当地是一种常态化的生存智慧。
所以,买家花一万美金买下的,可能只是一个奥迪的外壳,里面的核心部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就很难说清楚了。
试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也印证了这一点:车辆的雨刷器竟然被一颗小螺丝卡住了,虽然问题不大,但细节之处足以反映出这辆车的整体维护状况并不理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车况如此不确定,价格又不算便宜,为什么这位商人还要认真考虑这笔交易呢?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比车辆本身更关键的因素——牌照。
在朝鲜,车辆牌照的管理非常严格,不同颜色的牌照代表着不同的使用权限和活动范围。
如果商人从中国自己带车过去,虽然车况更好、价格更透明,但办理手续会非常繁琐,而且拿到的是普通牌照,车辆的活动范围会被严格限制在罗先经济特区这样的小范围内,无法开到其他城市,这对于需要到处跑业务的生意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束缚。
而如果在朝鲜当地,以外国公司的名义购买车辆,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他们可以申请到一种特殊的红色牌照,这种牌照是外国机构或外籍人士的专属标识。
拥有了红色牌照,再办理相应的通行证,就意味着拥有了在朝鲜境内更大范围的通行权,可以驾车前往像惠山等其他地区。
这种“通行自由”的价值,在特定环境下,是无法用金钱简单衡量的。
所以,这九千美金的成交价,实际上并不仅仅是为这辆二手奥迪本身买单,更是为它附带的那个拥有特殊路权的红色牌照,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便利性支付了高昂的费用。
可以说,商人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在朝鲜顺利开展业务的一张“通行证”。
这笔交易的砍价过程,也颇具当地特色,充满了浓厚的人情世故色彩。
当商人以中国二手车价格作为参照,试图压价时,厂长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僵持之下,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市场规律,而是中间人。
中间人利用自己和厂长的“老交情”和“面子”,在其中斡旋调解。
整个过程不像是一场纯粹的商业谈判,更像是一场朋友间的人情拉锯。
最终价格从一万美金降到九千美金,厂长嘴上说着“看在老朋友面子上,领导批评也认了”,这种说法既给了买家实惠,也保全了各方的面子。
这充分说明,在当地做生意,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
最后,在支付环节,厂长明确表示原则上只收美金,如果用人民币支付,价格就要更高。
这一细节,则揭示了朝鲜经济运行的一个深层逻辑——对硬通货(外汇)的极度渴求。
由于长期的国际制裁,朝鲜获取外汇的渠道非常有限。
无论是出口矿产,还是如今这家国营汽修厂卖车,其最终目的之一都是为了赚取宝贵的美元。
美元是朝鲜在国际上购买必要物资、技术和设备的硬通货。
因此,对于卖方来说,收到美元的价值远高于按官方汇率换算的人民币。
这笔看似普通的二手车交易,实际上也成了国家“创汇”链条上的一环,折射出整个国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经济侧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