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款腾势N9上市,不止豪华升级,彻底告别晕车烦恼!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不太愉快的经历,全家人开开心心地出门旅游,车还没开出多远,后排的孩子或者老人就已经脸色发白,捂着嘴说不舒服了。

原本一场充满期待的旅程,还没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一路上都得小心翼翼,时不时就要开窗通风,或者找地方停下来缓缓。

晕车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确实是很多人享受出行乐趣的一大障碍。

2026款腾势N9上市,不止豪华升级,彻底告别晕车烦恼!-有驾

过去我们总觉得,这是个人体质问题,除了吃晕车药或者硬扛,似乎没什么好办法。

但现在,随着咱们国家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可能真的已经被找到了。

最近,一款名为“2026款腾势N9”的车型信息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虽然这还是一款着眼于未来的车型,但它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就是“定眩智能防晕车系统”,让无数“晕车党”看到了曙光。

这套系统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如果我们把它拆开来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它背后是一套非常扎实且符合科学逻辑的组合拳,它试图从根源上,彻底改变我们对坐车的体验。

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人为什么会晕车。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大脑被身体的两个不同“情报部门”给搞糊涂了。

你的内耳里有一个叫“前庭系统”的器官,它就像一个高精度的陀螺仪,负责感知身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

当车子加速、减速、转弯或者经过颠簸路面时,这个“前庭系统”会非常忠实地向大脑报告:“报告总部,我们正在移动,身体在晃动!”可与此同时,你的眼睛,尤其是当你低头看手机或者盯着车内某个静止的物体时,它看到的是一个相对不动的画面。

于是,眼睛这个“情报部门”也向大脑报告:“报告总部,一切正常,我们没动。”这下大脑就彻底乱套了,一个说在动,一个说没动,两个核心部门的信息完全对不上。

大脑处理不了这种矛盾,就会启动一套古老的应急预案,它会错误地认为,你可能是中毒了,出现了幻觉,所以才导致感官错乱。

那中毒了怎么办?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你把吃下去的东西吐出来,于是,恶心、头晕、呕吐的感觉就排山倒海地来了。

明白了晕车的原理,解决办法的思路也就清晰了,无非就是想办法让那两个“情报部门”的信息统一起来。

要么,就让身体感觉不到那么剧烈的晃动;要么,就让眼睛看到的画面和身体的感觉同步。

2026款腾势N9上市,不止豪华升级,彻底告别晕车烦恼!-有驾

而腾势这套系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只选其一,而是双管齐下,甚至还考虑到了更多影响因素。

它的第一步,也是最硬核的一步,就是直接从车辆的根基——底盘下手,把晃动这个“万恶之源”给尽可能地摁住。

这就不得不提比亚迪现在非常成熟的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了。

你可以把这套系统想象成是给汽车装上了一个反应超快的小脑和一身强健的肌肉。

传统的汽车悬挂,就像是简单的弹簧,路面什么样,它就怎么晃,人坐在里面只能被动承受。

但云辇系统不一样,它通过车身上的各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姿态和前方的路况。

比如说,当车子要经过一个减速带时,系统能提前感知到,然后在车轮压上去的千分之一秒内,迅速调整悬挂的软硬程度,让车轮轻柔地起伏,而车身本身却能保持在一个相当平稳的水平线上。

这种感觉,就像是坐在一块“魔毯”上,路面的颠簸被过滤掉了大半。

同样,在转弯的时候,我们最怕的就是那种被甩出去的感觉,这就是车辆的侧倾。

云辇系统会在转弯时,主动增强外侧悬挂的支撑力,抵抗离心力,让车身稳稳地“平移”过弯,而不是倾斜着甩过去。

根据一些搭载了类似技术车型的实测数据,在通过复杂路况时,车内乘客的垂直晃动幅度可以降低超过50%,前后俯仰和左右摇摆也能得到极大抑制。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你内耳里的那个“情报员”没那么多“警报”可以拉了,从物理上就大大降低了晕车的诱因。

当然,光有稳健的底盘还不够,因为车子总归是在移动的,加速和刹车带来的前后俯仰感依然存在。

这时候,第二套组合拳就登场了,这是一场涉及动力、视觉、嗅觉甚至触觉的全方位协同作战。

2026款腾势N9上市,不止豪华升级,彻底告别晕车烦恼!-有驾

首先是动力输出的调校。

很多人都有经验,坐一个开车很“肉”的司机开的车,就不容易晕,因为他起步和刹车都非常平缓。

腾势提出的“防晕动力设计”和“舒适制动”就是把这种老师傅的驾驶技巧,通过电脑程序固化下来。

得益于电动机扭矩输出精准可控的优势,车辆的加速过程可以做到非常线性,就像被一只温柔的大手平稳地推出去,而不是被人猛踹一脚。

刹车时也是如此,制动力会平缓地介入,避免了那种“点头”式的急刹感。

这样一来,前后方向的晃动感也被降到了最低。

更有意思的是视觉和嗅觉上的创新。

为了解决眼睛和身体感觉不统一的问题,车内设计了一个“动态点阵屏”。

这个屏幕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显示相应的动态光效,比如车辆左转时,屏幕上的光影也会向左流动。

这样一来,你的眼睛就接收到了一个与身体感觉一致的“正在左转”的视觉信号,大脑的两个“情报部门”终于达成了共识,晕车的警报自然就解除了。

同时,车内配备的“清柠雪境”香氛,不仅仅是为了好闻,清新的柠檬和薄荷类气味在芳香疗法中被证实能够有效缓解恶心感、提神醒脑。

再配合能持续交换车内外空气的新风系统,确保车内氧气充足、空气清新,避免了因空气污浊沉闷加剧不适感。

最后,连座椅也变得智能了。

当车辆过弯时,“主动座椅”的侧翼会主动给你一个支撑力,把你稳稳地固定在座位中间,减少身体的左右晃动。

这一系列的组合措施,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把可能导致晕车的病因,从物理晃动到感官冲突,再到环境影响,一条条找出来,然后用对应的技术手段逐一化解。

这背后体现的,是中国汽车工业一种非常可贵的进步,我们不再仅仅是比拼谁的屏幕更大、谁的马力更强,而是真正开始沉下心来,去研究和解决用户在真实用车场景中遇到的最具体、最细微的痛点。

这种以人为本,用技术守护每一次出行体验的理念,或许才是中国品牌真正走向世界、赢得尊重的底气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