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关于奇瑞要退出俄罗斯市场的传闻炒得挺凶,一时间各种解读满天飞,有说关税的,有说制裁的,还有说奇瑞悄悄跑路的。那到底这事咋回事?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问个问题——一个已经在俄罗斯混得风生水起的中国车企,真有这么容易说走就走?不照着分析下,还真弄不明白!
其实,这事最早是国外媒体报道出来的,什么《莫斯科时报》《日经新闻》,给的理由还挺国际化,“受制裁影响,奇瑞可能在2027年前撤离俄罗斯,为了合规避险”。听着好像挺靠谱,结果屁股一转,奇瑞俄罗斯那边就出面辟谣了,人家说我们不会走,还要在这继续卖车。那咱们该信谁?媒体咋新闻都敢写?企业官方就肯定是真实的吗?
实际上,企业面对外部舆论和投资压力,写招股书、披露经营风险啥的,都是要提前打好“预防针”。奇瑞在自己的招股文件里确实提到有风险,说俄罗斯市场政策多变,甚至担心将来某些政策实在顶不住了,需要调整甚至退出。这逻辑很正常啊,难不成写“不管出啥幺蛾子都死磕到底”,那才是忽悠投资人呢。反过来看,任何企业要上市,风控都要写得比实情还夸张。有风险评估,才能让投资人心里有本账:最坏也不过如此。
但问题来了,奇瑞说要“缩减业务”,和“彻底关门走人”,是一码事吗?我看,完全不是。换你做生意,监管环境变了,成本涨了,肯定要精简点队伍、合并点渠道,控控成本,这是灵活应变,哪叫退缩?再说,奇瑞可不是刚进俄罗斯的新兵蛋子,过去这些年,俄罗斯市场差点已经成了它“第二主场”。销量那是摆在那的,2024年卖了几十万台,别的国家羡慕都来不及。你说真要“全身而退”,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对整个海外布局带来的影响,后面市场怎么信任你?
再说说俄罗斯现在这政策。没错,车企压力越来越大,报废税年年涨、检测标准年年严。但猛一看,这政策杀伤力确实大,可你要注意,那些欧美车企早就被政策轰走啦,空出来的市场是谁在填?还不是中国品牌。你说现在就咱们还敢在俄罗斯扎根,经得住风吹雨打,怎么可能一有风声就吓得缩腿跑路?再想想,当初人家本土汽企都被归零了,剩下生意全归中国车,真轮到奇瑞退出那一天,可不就是彻底把蛋糕让给竞争对手吗?
市场到底重不重要?2024年俄罗斯乘用车新上牌,六分之一带有中国标,奇瑞在里面占了22%。很多中国网民可能都没法想象,在异国他乡,路边跑的十辆中国车有俩就是奇瑞。你再问企业高管,舍得吗?卖得好好的,钱到手,退出就是自断财路,你信吗?不信。真要退出,也是关厂前超级早的预警,不会啥都不吭声马上就走人。
但奇瑞也不是傻子,生意不赚钱谁也不乐意干。今年俄罗斯又出一道新考题——进口碰撞测试、排放认证,必须得本土实验室批。啥意思?你国产车想大批量卖,得把技术、产品线“本地化”。小毛孩都懂,生意越做越大,靠一味出口拼价格没前途,迟早都要靠当地建厂、采购、组装、雇人,不光是合规——本地人还有工作饭碗了,买卖才长久。
回头讲,这事背后的更大看点,其实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整个大棋局。以前总说“走出去”,以为出口几辆就是本事。现在发现,哪有只靠低价、汇率、外贸代理可以永远混下去的?一个国家能让你赚两年钱,*但随着你的体量变大、市场地位变强,说不准什么时候给你设个门槛、加个税、立个新规章,突然就不那么挣钱了。你“只把鸡蛋放一个篮子”,最终就会面临被动。所以,精明企业早做好全球多条腿走路的准备: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哪边市场有变数、就转移精力和资源,把生产和资产多元化、人员本地化,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再一看,奇瑞为什么总说不会退出俄罗斯?其实是一种表态,也是和俄罗斯政府、买家、合伙人打信心战。俄罗斯现在稳住经济靠啥?外资和实物产业。要是连奇瑞这种规模、口碑都不错的中国车都撤了,谁还敢投资?所以你看,企业在招股书里说“可能”,但对外却要信心喊话,这种两面做法再正常不过。外部谁信谁不信,两套说法都正常,关键要看实操——是真砍了一大堆岗位和资产全部撤光,还是“调结构”、剥离低利润环节、,把精力集中在有竞争力的板块。
想想,俄罗斯市场从来就不平静。汇率崩过,政策变过,战事也一直悬着,但中国车这三年反而风生水起,为啥?外企一撤就空出市场,俄罗斯本土生产砸锅卖铁,中国车企苦着嘴偷着乐。咱们就先问一个问题:奇瑞真有可能放弃一个爆发增长的海外市场只为把风险降为零吗?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把精力全做电动车、回国内“内卷”算了。这显然不是中国车企的风格——风险和回报本就是生意里面的标配,谁也不会由于风吹草动就弃城走人。
但也得承认,奇瑞的确面临考验。要不然干嘛要在招股书里提醒投资人“我们可能缩减业务”,这是在提醒大家,别光盯着俄罗斯一个地方看,否则政策风向一变全盘皆输。未来要想活下来,局面就是得多地撒网,俄罗斯能吃下的继续啃,吃不动的就调整思路,能深耕就深耕,遇到天花板就转头去中东、东南亚开新局。等局势明朗了,也许能再杀个漂亮回马枪。
也有朋友问,普通百姓关心这些有啥用?其实特有必要。汽车是中国为数不多能收全球智商税的产业,现在国内卷得不行,出海是大势。你看奇瑞这波,倒逼绝大多数中国车企把“本地生产+合规经营+品牌口碑”这三板斧练得越来越溜,等到真有一天政策松动,或者新市场再度需求井喷,能扛住的肯定就是已经练好内功的那些企业。
所以这次风波其实是个提醒。别再幻想一锤子买卖,跨国经营永远有风险,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得有人埋单。中国企业出海不怕冒险,但更怕螺蛳壳里只能挤出一粥一饭。得识破市场的虚与实,学会顺风借力,也要有面对风浪时“收缩瘦身、调头加油”的胆量和能力。
最后,你问我怎么看?我挑明说,退出没那么容易,缩减也不失为聪明之举。奇瑞要是真全撤,反倒才值得担心。眼下风浪再大,也不过是个转型的信号。奇瑞和同行们能不能继续在俄罗斯“炒大锅菜”,关键就在于,谁能笑到最后、谁又能活成常青树。关于这场风波,你怎么想?你觉得中国车企出海该怎么稳当走?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