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一家曾经年销15万辆、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突然被供应商堵门讨债,工厂停工,连官网都打不开。员工每个月只能领到2690元的最低工资,核心高管集体离职,创始人不得不亲自上阵救火——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商战剧情,而是2025年哪吒汽车真实上演的生存危机。
但就在所有人觉得这家车企要“凉凉”的时候,剧情突然反转:泰国金融机构送来100亿泰铢(约21.5亿元)的救命钱,134家供应商同意把60亿欠款换成公司股票,东南亚市场连续三年销量翻倍……这家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车企,硬是给自己撕开了一条“活路”。
这不禁让人好奇:哪吒汽车到底是真能逆风翻盘,还是只是“垂死挣扎”?
一、从“销冠”到“债主围城”,哪吒经历了什么?
时间倒回2022年,哪吒汽车以全年15.2万辆的交付量,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风头甚至盖过蔚来、小鹏。那时的哪吒,主打“10万级性价比神车”,靠着低价策略横扫三四线城市,连街边卖菜的大妈都知道:“买电动车?哪吒便宜啊!”
但低价策略就像一把双刃剑。到了2023年,哪吒的销量开始下滑,全年交付量跌到12.7万辆,亏损却高达68.67亿元。简单算笔账:平均每卖一辆车,哪吒要亏5万多。到了2024年,情况更糟——销量直接“腰斩”,年底甚至传出“欠薪停产”的消息。
问题出在哪?举个直观的例子:哪吒卖得最好的车型哪吒V,售价不到10万元,但电池成本就占了整车价格的40%。再加上疯狂烧钱研发自动驾驶、建工厂,账上的钱根本撑不住。有供应商吐槽:“他们连刹车片的货款都拖了两个月,我们都不敢接新订单了。”
二、“削骨还父”式自救:供应商变股东,断腕求生
面对百亿债务,哪吒汽车玩了一招“债转股”。134家供应商被说服,把60亿欠款换成母公司股权,相当于让债主们成了“自己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这些电池巨头也参与其中,表面上是“同舟共济”,实则也是无奈——如果哪吒倒了,他们的货款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更狠的是“断臂求生”。国内三大工厂全部停工,2000多名工人每月只拿最低工资;自动驾驶项目直接砍掉,研发团队从“高薪挖人”变成“降薪50%留人”。用网友的话说:“这是把肉都割光了,就剩一副骨架在硬撑。”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哪吒的“海外突围”。国内卖不动?那就去东南亚!他们在泰国市场押下重注:拿到100亿泰铢授信,和当地企业合作建厂,专供售价10万-15万元的哪吒X。这招看似冒险,实则藏着精打细算——泰国电动车市场竞争远不如国内激烈,哪吒X的毛利率能拉到10%-15%,比国内亏钱的生意强多了。
三、东南亚真是“救命稻草”?暗藏三大风险
哪吒把宝押在东南亚,听起来是个好故事,但仔细分析,至少有三道坎要过:
第一关:价格战未必打得赢。
泰国市场看似蓝海,实则早有“伏兵”。比亚迪海鸥、长城欧拉已经杀到,价格和哪吒X差不多,品牌力却更强。更别说泰国本土车企也在发力,哪吒想靠“低价”抢市场,可能重蹈国内覆辙——卷到最后,还是亏钱赚吆喝。
第二关:品牌认知度几乎为零。
在国内,哪吒靠着“神话IP”和低价策略深入人心,但到了东南亚,当地人连“哪吒是谁”都不知道。有泰国网友调侃:“这车标像个螺旋桨,难道是卖飞机的?”为了扭转形象,哪吒不得不砸数亿元重塑“NETA”全球化品牌,这笔钱从哪来?
第三关:技术短板暴露无遗。
国内车企早就卷到“城市自动驾驶”了,哪吒却连800V高压平台都没搞定,智驾团队还被小米、蔚来挖了墙角。在泰国,用户可能暂时不关心这些,但一旦市场成熟,技术落后的车企立刻会被淘汰。
四、生死时速:三个月定输赢
哪吒汽车给自己定的“复活时间表”极其紧迫:2025年毛利率转正,2026年盈利。但现实是,他们连眼前的坎都未必过得去。
首先,供应链信任危机。
虽然供应商同意债转股,但合作关系早已破裂。有零部件厂商私下放话:“以后只收现金,否则断供芯片。”如果连刹车片都供不上,车造出来也是废铁。
其次,国内用户信心崩塌。
2024年底,哪吒国内月销量一度跌到237辆,比某些品牌的单店销量还低。消费者普遍担心:“买了车,售后找谁?”有车主吐槽:“车门异响去维修,等了半个月,售后点关门了。”
最后,资本市场耐心有限。
哪吒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背着34条被执行人记录,港股IPO遥遥无期。投资人放话:“4月融不到30亿,后面就别想了。”
五、行业启示:二线新势力的“诺曼底登陆”
哪吒的挣扎,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残酷现实:国内车市已经卷成“地狱模式”,二线新势力要想活命,只能去海外找机会。类似的故事早有先例——极石汽车国内年销不到5000辆,却宣称“主战场在海外”;高合汽车倒闭前,也曾试图进军中东市场。
但出海不是万能解药。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墨西哥的贸易壁垒,让车企们被迫挤向东南亚。这里看似门槛低,实则陷阱重重:政策变化、文化差异、产业链不完善……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
尾声:绝境中的“中国式突围”
回看哪吒的自救之路,像极了神话中那个剔骨还父、莲藕重生的哪吒。砍掉烧钱业务、押注海外市场、拉债主上船——每一步都惊险,却也透着中国车企特有的韧劲。
有业内人士评价:“哪吒未必能活下来,但这种‘向死而生’的打法,可能会给其他新势力趟出一条路。”毕竟,在电动车这条赛道上,没有人敢保证自己永远领先,但敢在绝境中赌一把的人,永远值得尊重。
所以,当我们在2025年谈论哪吒汽车时,讨论的不仅仅是一家车企的命运,更是一个关于生存与创新的时代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