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G50沪渝高速宜昌段上演惊险一幕。一辆满载问界M9新车的运输板车突发火灾,浓烟腾空而起的画面迅速引发全网关注。
经物流公司官方通报及技术团队现场勘查,这起意外系运输车辆自身机械故障引发——在连续10公里长下坡路段行驶过程中,运输车右前轮因刹车系统过热导致爆胎起火,火势迅速蔓延至货箱。
值得关注的是,在持续近两小时的灭火过程中,被烈焰包围的问界M9虽外观受损,但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始终未出现燃烧或爆炸现象。这得益于该车型配备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包采用了"五层防护体系":从最外层的航天级陶瓷隔热层到内部的双向泄压阀设计,再到云端实时监控系统,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多重安全屏障。即便在外部明火炙烤下,智能温控系统仍能将电芯温度稳定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这并非问界系列车型首次经受意外考验。2024年5月,同样在湖北境内,一辆运输车因刹车抱死引发火灾,当时装载的问界M7电池组同样完好无损。中汽研公开数据显示,问界全系车型已累计通过217项严苛安全测试,其中电池包抗压强度达到行业标准的2.3倍。在近期完成的"底部碰撞防护"测试中,M9更是创下时速60公里撞击障碍物后电池零变形的纪录。
事故发生后,部分网络账号在未核实信息的情况下传播"新能源汽车自燃"等失实内容。对此,交通运输安全专家李明阳教授强调:"运输车起火与所载商品车质量不存在必然联系,每起事故都应基于专业勘查结论进行判断。"
事实上,据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2024年全国发生的37起新能源汽车运输事故中,有84%的起火源来自运输工具本身。
此次事件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双重课题。一方面,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宁德时代最新研发的"热失控阻断技术"能将异常反应控制在单个电芯范围内;另一方面,公众对新能源汽车仍存在认知误区,需要建立更科学的事故分析机制。
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张宏波所言:"安全是系统工程,既要靠技术创新筑牢防线,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环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