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出炉!奇瑞吉利长安上榜,购车前必看!

最近,一份关于新车质量的权威报告在车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相信很多正在考虑买车的朋友都关注到了。

这份由知名机构J.D.Power发布的榜单,结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些出乎意料。

榜单前三名被奇瑞、吉利和广汽传祺这三家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自主品牌牢牢占据,长安、欧尚等品牌也稳稳地进入了前十名。

看到这样的成绩,很多人心里都涌起一股自豪感,感觉我们自己的汽车工业终于扬眉吐气,在品质上敢于和合资品牌掰手腕了。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出炉!奇瑞吉利长安上榜,购车前必看!-有驾

但与此同时,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既然榜单上的排名这么靠前,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从网上、从身边朋友口中,听到不少关于国产车小毛病的抱怨,尤其是集中在车机系统卡顿、屏幕失灵这些智能化体验上呢?

这排行榜的“高分”,和我们实际感受到的“槽点”,到底哪个才是国产车质量的真实写照?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深入地看一看这背后的究竟。

首先,我们得客观地承认,中国汽车品牌在这些年里取得的进步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

就拿这份报告的核心指标“PP100”来说,它的意思是“平均每百辆车的问题数”,数值越低就代表质量越可靠。

今年,中国自主品牌的行业平均水平是204个PP100,虽然比主流合资品牌的186个PP100还略高一些,但这已经是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了。

这说明,在汽车最核心、最基础的机械素质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大件”上,国产车已经下了苦功夫,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就像一个学生,以前数学、物理这些主科可能成绩平平,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能考到班级前列,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为什么机械层面进步巨大,但用户的抱怨声依然存在?

答案,就藏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变革之中:智能化。

现在的汽车,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的代步工具了,它越来越像一个装在轮子上的大型智能设备。

而恰恰是在这个新兴的“软件”和“电子”领域,我们的国产车在快速追赶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新的短板。

我们可以通过榜单上几家表现优异的品牌来具体分析,这样会看得更清楚。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出炉!奇瑞吉利长安上榜,购车前必看!-有驾

比如这次夺得冠军的奇瑞,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扎实的“理工男”精神。

奇瑞的鲲鹏动力发动机,总装车量已经突破了百万台。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这意味着这套动力系统经过了上百万车主、亿万公里的实际道路检验,各种潜在的小问题在长时间、大规模的使用中被不断发现和修正,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自然就非常高。

这是用最朴素、最扎实的办法换来的好口碑。

但是,当你和一位奇瑞车主聊天时,他可能会一边称赞车子动力足、开起来稳,一边又会跟你抱怨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反应速度有时候还不如几年前的旧手机,语音助手更是经常“答非所问”,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和它沟通。

这就是典型的“偏科”现象,机械部分的硬实力很强,但在人机交互的软体验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再来看看位居第二的吉利。

自从吸收了沃尔沃的技术之后,吉利旗下的车型在底盘调校、行驶质感和安全性方面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CMA架构功不可没。

官方数据也显示,其电气系统的故障率在持续下降。

这听起来非常美好。

可是,为什么像星越L这样热销的车型,车主们关于车机系统突然死机、中控屏幕黑屏的讨论,前段时间还一度成为网络热点呢?

这其中的矛盾在于,吉利希望给消费者提供最前沿、最丰富的智能化体验,大尺寸的屏幕、功能繁多的应用程序、复杂的车联网生态,几乎想把智能手机的全部功能都集成到车里。

然而,硬件的堆砌相对容易,软件系统的优化、整合以及保证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却是一项更为艰巨的系统工程。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出炉!奇瑞吉利长安上榜,购车前必看!-有驾

当软件的优化速度跟不上硬件的更新速度时,用户体验上的“卡顿”和“死机”就在所难免了。

广汽传祺能够进入前三,可以说是进步神速。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就在不久前,关于影豹车型在低速行驶时变速箱存在异响和顿挫的讨论还非常激烈。

时隔不长,传祺就能在质量榜单上取得如此高的名次,并宣称异响类问题的抱怨数大幅下降。

这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厂家在面对问题时积极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双离合变速箱这种精密部件的逻辑标定和软件调校上,它依然在不断学习和摸索。

这就像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极佳,但技术动作的熟练度和稳定性,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比赛来打磨。

至于长安汽车,其蓝鲸系列发动机在参数上非常亮眼,UNI系列的外观设计也赢得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但关于“实际油耗高于官方标定”的讨论也一直伴随着它。

很多车主反映,日常开下来,百公里油耗比官方宣传的要高出一到两升。

这并非是说发动机本身的技术不行,而更多地反映出整车在能量管理、传动效率匹配等系统性工程上,还有可以做得更精细的地方。

一部车的油耗,不仅仅取决于发动机,更取决于整个动力系统的协同工作效率。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我们的自主品牌在经历了多年的追赶后,已经成功攻克了传统汽车制造的许多难关。

但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时代浪潮面前,它们又集体遇到了新的挑战。

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智能驾驶辅助的可靠性、人机交互的便捷性,这些曾经的“加分项”,如今已经成为决定用户体验的“必答题”。

国产车质量排行榜出炉!奇瑞吉利长安上榜,购车前必看!-有驾

更需要我们消费者警惕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一些品牌为了凸显产品的“科技感”和“高端化”,可能会将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智能化功能作为主要卖点进行宣传。

例如,一些宣传中非常强大的自动泊车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为地下车库光线复杂、车位线不清晰而无法识别,其成功率远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还有那些号称能“解放双手”的辅助驾驶系统,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因为识别错误而突然做出危险的动作。

这些功能,在宣传册上看起来很美好,但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不够稳定可靠,反而会给驾驶者带来困扰甚至风险。

那么,说了这么多,国产车现在到底值不值得买?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不仅应该买,更应该为它们的巨大进步感到骄傲和欣慰。

但是,我们的消费心态需要与时俱进。

“支持国货”不等于“盲目跟风”。

在今天,我们去选择一辆国产车时,不能再仅仅关注它的发动机参数和外观尺寸了。

我们必须像一个严谨的产品体验师一样,去深入考察它的“软实力”。

当你走进4S店进行试驾时,除了感受加速和操控,更要把大量时间花在车内。

你要像对待一部新买的智能手机一样,反复滑动中控大屏,快速切换不同的应用程序,看看它是否存在延迟和卡顿。

你要把车上的语音助手当成一个真正的朋友来对话,对它下达各种指令,比如“导航到最近的商场”“把空调温度调到22度”“播放一首轻松的音乐”,看看它的识别准确率和反应速度如何。

你还要把车辆的各种自动化功能都实际测试一遍,比如反复开关天窗和电动尾门,听听电机工作是否顺畅,有没有异响。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真实且复杂的场景,比如一个狭窄的、有坡度的侧方车位,去亲身体验它的自动泊车功能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智能”。

当你把这些关乎日常体验的“软功能”都逐一“拷问”过,并且对它的表现感到满意之后,再心安理得地为这份进步和品质掏钱,这才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中国汽车工业最好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