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
我在汽车行业干了快10年了,最近真觉得市场变化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你知道吗?只要盯着官方数据,几家巨头的排位就像坐过山车。像今年9月,几家新势力的交付数据出来后,我都觉得自己差点当场懵逼——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太戏剧性了。
小鹏,这次直接刷出单月41581辆的佳绩,和去年同期比,猛涨了95%!我当时还在想,是不是投资买的对?(其实没想到它还能这么飙)而且,整个月累积交付超过31万辆了,平均到每个月差不多3万多辆,简直就是量变引发质变。我还特意翻了一下笔记,P7新车型表现出乎意料,订单要比一年前增加了不少,哪怕市场上对于新能源车的饱和感在逐渐显露。
但说到蔚来,真心觉得它还带点老牌劲——交付达到了34749辆,比去年同期还涨了64%,这数据在行业里算是稳扎稳打的节奏。而且,乐道L90上市也只两个多月,是不是闻到点爆发气息?我猜,有没有可能,蔚来靠着这些新车搞起了快跑策略?不然你想,也就火速跑出这数字,咱们这些旁观者还能看个啥。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关注供应链这块?因为我发现,像火箭出发一样,先是小批量试水,再逐步拉高速度,蔚来和小鹏这么做其实都挺有章法。我还记得,蔚来那自产线的工人在说:去年初,车跑得还不如我家洗衣机快。当初那细节挺有意思的——觉得他们还在试产阶段,但油门一踩,效果真不赖。
理想这边就让我挺困惑。一方面,去年它几乎靠谱吗,冲得飞快,年底还搞了个奇迹——交付激增,900多万辆的量都快逼近量产车主的底线了。今年一开年,突然走挂了,今年的月度交付就像突遇急刹车。我查了查,理想今年9月的交付量33951辆,和去年同期比掉了36%。心里难免会想:是不是还是研发上出了点岔子?还是市场环境变得更苛刻?但其实仔细一想,也可能是——市场上车荒那波我没估算到,现在反倒是降速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昨天,我还跟个朋友聊到:理想是不是太急于求成,跑得太快,留给自己空间不够?朋友听了笑:你别说,理想这次是不是也‘后知后觉’了?我一时就觉得,这行业就是这样:你拼命压订单,生产线也随之卷起来;可是市场需求变了,客户的心理其实也在变。
有趣的是,细细想,实际上,三家的差别还挺明显。小鹏是后起之秀,出手快而狠,每次都用新车来把市场拉高,像新一代P7,直接搞出了每小时40辆的生产速度,我都怀疑它会不会偷偷用AI优化生产调度。那M03车,尽管只是个新宠,但它已经连续破了13个月万辆大关,成了市销神车。这是不是一种精准投放的策略?可能。
而蔚来,作为老牌劲旅,还能稳稳掌控市场节奏,也算是稳中求胜的典范。它今年刚推出的乐道L90,短短两个月就卖出2万多辆,我在想:靠硬件和服务,能让客户变成‘粉’吗?不光是产品硬实力,还在于品牌和车主文化。我记得每天早上,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新车出炉的合影,心里那点羡慕又是嫉妒。(这年头,买车还真不光是买个代步工具了,还差点成了朋友圈的装饰品)
最让我琢磨的,是各家供应链的神操作。蔚来那条40台/小时产线,几乎是咬牙切齿搭出来的,因为成本嘛,厂房改造、设备调试得花了不少钱。有个修理工说:去年我参与改线,还以为得等到年底才能上线,没想到上个月就直接跑起来了。早在去年年中,我就开始猜测,复苏可能比想象中快——这到底是谁提前预料到的?我大概还是没把市场躁动理解透彻。
再者,大家都在玩数字,甚至有人在公司小范围内说:下一步,目标是日产万辆。这个我没细想过,估计目标太大了,还是得看整个供应链的支持能力。
行业的洗牌可能还在路上。你有没有觉得,这几家虽然都在拼交付,但背后那股焦虑其实很明显?像理想那边,前半年还在火箭冲天,一转眼就刹车了,原因很多——资金、技术、市场的反应不过来。市场的风向标变得更快更变幻莫测。
或者有人会想:未来几个月,会不会又有出乎意料的突破?还是说,今年的新格局就这么定下来了?我觉得,没人能知道。
你觉得,不管是小鹏、蔚来,还是理想,最终谁会笑到最后?还是说,这场快跑赛后,市场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变量出现?有时候我觉得,汽车行业这点事,有点像赶集,你得站在观察者的角度,才能看出点门道。
(这段先搁下,明天说不定又有新的爆料出来)。
```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