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升降尾翼作为现代汽车设计中的重要配置,对传统豪华汽车品牌而言,既是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品牌定位和用户体验升级的关键。在我们熟识的车型中,奥迪RS7、保时捷Panamera都以此“标榜高端性能”,通过电动升降尾翼智能调节角度,可显著优化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表现,因这类车型售价居高,所以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电动升降尾翼”一度被视为豪华品牌彰显运动基因和科技感的标志性设计,是“价值不菲”的。
而如今,国内汽车产业供应链发展迅速,像是电动升降尾翼的设计,似乎也走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像奇瑞风云A9L配备的升降尾翼,不仅尺寸较宽,而且支持多档位的调节,可以根据车速分阶段调整角度,兼顾了低速舒适性和高速性能需求,特别是尾翼的升降调整动作更是增强了车辆的动态美感,塑造出更具辨识度的“战斗姿态”,吸引着年轻消费者。
当然啦,若是单纯“追求帅”,手上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者,可能更愿意看看长安旗下的UNI-V,10万出头的价格就能给到强横的1.5T蓝鲸NE发动机,提速快至7秒级破百,同时提供电动升降尾翼,升起后增加25kg下压力,增强了年轻车主在运动操控方面的驾趣感知。本以为长安UNI-V将独享“电动升降尾翼”的配置红利,可没想到,现如今全新一代逸动也带来了这项配置,并且颜值更炸裂,更具科技感。到底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聊聊。
近期,从官方渠道获悉,全新长安逸动将在重庆两江基地完成下线,这也就意味着新车将在不久后与我们见面。而值得一提的是,新车其实前段时间就已经在工信部信息上公开亮相,计划将推出燃油版和插混版。更重要的是,区别于UNI-V的市场定位,逸动主攻“下沉市场”,在定价上参考现款,售价7.29-9.69万元,预计新车为了稳固市场竞争力,将延续现有的价格策略。
基于盲猜的价格优势,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全新逸动的变化。不得不说,长安汽车是会设计的,新款UNI-V一改前脸变为“鲨鱼鼻”封闭式设计,风格偏新能源化,本以为是进化了,如今结合全新逸动风格来看,原来是为逸动让路。具体到细节,新款逸动采用第一代UNI-V使用的参数化格栅设计,两侧三角状导风槽装饰立体别致,有着较高的辨识度。同时,新车不忘延续车型设计元素,车头区域保留贯穿式LED灯带,狭长的灯线延展至翼子板侧,增强了视觉上的贯穿连续感。
车侧的线条平整流畅,没有明显的段落感,凹折的双腰线与多辐式轮圈呼应,运动感突出。车尾的设计相较现款改动较大,尾部轮廓改为平直的型面轮廓,贯穿式LED灯组采用嵌入式布局,内部发光结构呈对称式分区设计,竖向造型立体分明,配合透明的灯腔模块,营造出精致饱满的立体感,配合双边双出镀铬排气装饰,乍一看还以为是“凌渡L的尾巴”。
不过,亮点并不在灯组,而是新车配备的可升降电动扰流板,整个尾翼紧紧贴服在尾箱盖的上方,增强尾部运动效果的同时,优化了车辆的风阻系数。尺寸上,新车长宽高对应4785x1840x1440(1450)mm,轴距2765mm,除了车身长度增加15mm外,其余尺寸均和现款保持一致。
在动力方面,新车将继续搭载500Bar直喷1.5T蓝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41kW,峰值扭矩310N·m,传动系统匹配7DCT变速箱,WLTC工况下综合油耗6.4L/100km,动力配置和长安UNI-V保持一致,这意味着长安UNI-V“可平替”成了既定的事实。而除了燃油版以外,新车还将提供1.5L插混动力系统,发动机功率72kW,适配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达到140kW和158kW,在保证动力性充足的同时,经济性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结语
仅从目前公开的信息不难了解,全新一代长安逸动准确来说并不是“换代产品”,只是对外观进行了升级优化,或者说是将目前年轻人热衷的一些外饰配置下放到新车身上,目的是提升新车的设计辨识度,通过颜值扩大长安汽车在入门轿车市场的品牌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打法其实长安汽车早已屡试不爽,而细究这款车的动力、空间、智能化表现,其实放在同级也都算主流水平,所以新车上市后的实际表现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