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为何这么火?
自从小米宣布要造车那天起,就一直是网友们热议的焦点。不管是小米工厂建得怎么样了,还是它有没有拿到生产资质,只要是跟小米汽车相关的事儿,大家就特别关心。2024年3月28号,大家盼了很久的小米SU7终于上市了,这车一出来,那热度简直不得了!上市才4分钟,预定数量就破了一万;7分钟破两万;到了24小时,预定量直接飙到8.8万辆!
本来想着时间过去一年了,小米汽车的热度应该会慢慢降下来了吧,结果今年2月份小米SU7 Ultra上市的时候,又出现了“万人疯抢”的场面。这车起售价52.99万,上市10分钟大定订单就破了6900辆,2个小时直接破万,直接完成了全年的销售目标,这速度也太猛了吧!
小米SU7被质疑虚假宣传
小米SU7一出来,那场面可真是热闹啊,很多人都说没想到汽车圈还能这么火。不过嘛,人一多,关注度高了,稍微出点问题就被放大好多倍。最近就有个事儿闹得挺大,有车主把小米SU7 Ultra的前机盖拆开一看,发现挖孔的设计跟宣传的不太一样,觉得是虚假宣传。这下子可好,全国各地买这车的车主们自己建了个维权群,现在已经有将近400个车主一起要求退货,而且还不带伤的那种。还有车主直接找律师准备告小米呢,要求退一辆赔三辆的钱。
这个事情闹得挺凶的,估计小米得好好处理一下了。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消费者又这么精明,真不能出一点差错啊。
小米汽车引争议:高价选装挖孔机盖疑为“智商税”
小米之前吹得很厉害,说他们的小米SU7 Ultra挖孔前机盖是“完全复刻”原型车的,还说这个设计是为了增加空气动力学性能,开了两个风道,能改善散热,还能提升下压力啥的。结果用户一拆开一看,发现挖孔机盖里面的结构跟普通版本一模一样!然后有人用“可视化烟雾”往那个风道里喷,结果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下大家都觉得这个挖孔机盖可能就是个样子货,装饰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更离谱的是,这个挖孔机盖还是选装件,价格高达4.2万!但是有懂行的人算了算,觉得现在普通版的前机盖成本顶天也就1万多块,这差价也太大了吧。而且花了这么多钱选了这个机盖,人家测试下来发现它的散热效果一般般,下压力也没提升多少,减重效果更是微乎其微(才减了1.3公斤)。现在网上很多人直接嘲讽这是“智商税”,搞得车主们也是哭笑不得啊。
小米回应延迟交车:不退定金车主不满
小米公司在5月7号就这个事情公开道了歉,说之前说的话有点不清楚。他们给没交车的订单提供了改配的服务,还给已经提车和下定的用户送了2万积分。不过车主们好像不太满意,直接喊话雷军,说要“保持真诚”,只有正面回答问题才能挽回大家的信任。
对于车主提出的无损退车要求,小米的客服也回复了,说用户可以申请取消订单,不过定金不能退。至于以后小米会不会再做回应,或者推出别的赔偿方案,现在还不清楚。咱们也希望车企能快点拿出解决办法,别让品牌形象再受影响了。
小米汽车接二连三“翻车”
现在很多网友都觉得小米SU7 Ultra这次算是搞砸了,以后要是想卖得好,估计更难了。不过呢,除了最近这个事,之前小米SU7也出了不少负面新闻。比如有车主半夜开车飙到300公里每小时;还有车主为了避开车上的“驾驶安全保护功能”,花冤枉钱找人来“帮忙”解除限速;再就是有车主因为超速撞上了路边的电动车;还有车主因为生气,开着车就撞了好几辆停在路上的摩托车……
小米SU7提车等太久情绪价值没了
虽然小米SU7事故频发主要怪车主自己,但这事儿要是老发生,大家心里肯定不舒服啊,时间长了,小米SU7和车主可能都会被贴上不好的标签。就像当年的本田思域一样,虽然有人说它坏话,但因为便宜,还是有人愿意买。但小米SU7 Ultra就不一样了,很多人买它就是冲着“情绪价值”去的。
有个博主很早就订了小米SU7 Ultra,他当时说买这车就是为了图个开心嘛。可等了这么久,现在就差最后6到9周就能拿到车了。不过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这位博主觉得这车给的情绪价值有点少了,提车的时候估计也没当初那么激动了。
小米SU7 Ultra:面子与虚荣的秀场
其实想想就明白啦,花五十多万买小米SU7 Ultra的人,大多数都不是冲着车的动力和配置去的。他们想要的是一种面子和虚荣心的满足感。开车出去的时候,最希望听到路人的赞叹:“哇!小米SU7 Ultra!”而不是别的声音,比如“哎呀,这不就是智商税嘛?”或者“哦,这不是鬼火少年的标配吗?”总之,他们就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买的是高端货,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