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你长途旅行的,不是续航,而是充到80%还不走的人

最近有个新闻,说全国充电桩已经1700多万个了。我一看,乐了。

这个数字,就像游戏加载界面的美术CG,突出一个华丽但无用。不装了,摊牌了,这玩意儿就是车企和基建商联手出演的一场大型行为艺术,名字叫《我们解决了》,而每一个堵在高速上望眼欲穿的电动爹,都是这场艺术的祭品。

节前我开着我的电车,看着满电的表盘,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感觉自己就是秋名山车神附体,马上就要上演一出千里走单骑。结果刚上高速,第一个服务区就给我上了一课,什么叫“年轻人的第一次社会毒打”。取号机上那个“49号”冰冷无情,前面还有十几位道友正在“渡劫”,工作人员一脸麻木地告诉我,一个多小时起步。

那一刻我悟了,高速服务区不是加油站,是修仙界的飞升台。充电不是充电,是在争夺天地间稀薄的灵气。排在你前面的每一位,都是你的竞争者,都在抢你的机缘。

问题在哪?讲真,不在于总量,在于智商。

1700多万个桩,听起来好像国家电网都快修成赛博朋克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你仔细一看,高速服务区,这个电动爹长途奔袭唯一的补给点,只有6.6万个。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用造航母的预算,最后交付了一艘舢板。1400万辆新能源车像蝗虫一样涌上高速,面对这6.6万个充电口,这哪是充电,这是诺曼底登陆。这1700万的总量,就是一个巨大的压缩毛巾,看着唬人,真放到高速这个场景里一泡,瞬间缩水到妈都不认。三体人看了这资源配置都得气活过来,直接放弃地球。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面。这有限的6.6万个充电奶嘴,还玩起了“分布不均”的艺术。热门线路的服务区,充电桩前面排的队比迪士尼还长,大家拿着折叠椅,嗑着瓜子,眼神里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和对邻车的警惕。而一些偏远路段的服务区,充电桩闲得能当许愿池,上面落的灰比我的功德都厚。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矛盾,一个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当下的充电桩布局,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在PPT里画饼。就像开餐厅,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菜做好,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别人也开不成。现在就是这样,总量给你搞得足足的,让你没话说,但就是不放在你需要的地方。就问你气不气?

毁掉你长途旅行的,不是续航,而是充到80%还不走的人-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真的越来越觉得,很多问题的关键不在技术,在人性。

比如那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快充桩,讲究的就是一个效率,一个翻台率。结果总有大哥,非要把电池从80%“修炼”到100%,硬生生把半小时的快充搞成一个多小时的“闭关”。这最后20%的电,堪比修仙的最后一道瓶颈,慢得令人发指,但人家就是不走,就是要圆满。你看着干着急,过去劝他,他可能还觉得你是在觊觎他的道果。简直就是地狱笑话!

写到这,我突然想起来我楼下那个天天占着车位不挪窝的油车,感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自私是。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挣扎,一些“补救措施”。河南加了超充桩,华为那个“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技术听着跟任意门一样神奇。湖北服务区开始发卡分流,还用抵扣券“请”那些占桩的修士们早点出关。这些操作,就像是给一个四处漏风的茅草屋,疯狂打补丁。有用吗?有点用。但面对节假日这种堪比“兽潮”的流量,这点补丁就是杯水车薪。

毁掉你长途旅行的,不是续航,而是充到80%还不走的人-有驾

所以你看,决定自动驾驶成败的,不是特斯拉的代码,而是突然窜出来的老头乐。同样,决定充电体验的,也不是充电桩多了多少,而是那个充到80%就愿意拔枪走人的大哥,到底有多少。技术再牛逼,也干不过一个想占便宜的大爷。但能过,就是能过。

说到底,现在这种局面,就是一种拧巴。一方面是新能源高歌猛进,大家都在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仿佛明天就要开着车上月球。另一方面,是高速上连充电自由都实现不了的骨感现实。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武林高手,练就了一身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出门被一泡尿给滑倒了。

我承认我这个比喻有点粗暴,但话糙理不糙,你细品。

毁掉你长途旅行的,不是续航,而是充到80%还不走的人-有驾

所以说到底,节假日开电车上高速,不是一个基建问题,也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玄学问题。你需要的不是满电的续航,而是一颗勇敢的心,和一本《道诡异仙》。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