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十一国际车展,观展人数破20万,六天卖掉12000多辆车,销售额光看数字就12亿左右,这数据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夸张,毕竟新疆车市一直属于二线偏下线市场。后来跟一位在车展现场忙活的销售聊了聊,他说:这次真是爆发了,尤其新能源那块火得不行。这让我意识到,新能源车的冲击力,确实在新疆这块地也翻起了波澜。
说实话,新疆这种地方,消费者买车的需求更显理性,毕竟路况和气候都比较严苛。和我同一价位的电动SUV比燃油车实操感差不多,但续航和快充才是关键,这次车展上那些续航能过400公里以上的车型抢眼得很。有个朋友买了辆比亚迪,现场砍价下来了个真金白银的优惠,他跟我说:别看我讨价还价,实际上跑完新疆这几百公里,续航才是硬道理。这让我想起研发供应链背后的博弈,有时候车企想给消费者最有诚意的产品,但材料涨价、芯片缺货,最后能落地的优惠打磨得比制造车还累。
车展现场,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广汽传祺、别克、理想、长安马自达等品牌都有新车首秀,车型覆盖新能源燃油混动,全家桶似的。销售员跟我说:你看这15款新能源车竞品摆那儿,比的是电池包和智能驾驶这俩核心,谁先弄懂供应链底层,再苦再累也值得。说白了,研发那一块,跟造菜差不多,你得有好食材还得厨艺过硬,才能端出一道让人惊喜的菜。供应链吃亏了,就很难满足成本和性能平衡。
有趣的是,现场的优惠都很直接。现金直降、置换补贴、零息金融方案还有一口价特惠,感觉不像以前那种贵一点然后加各种附加条件。徐敖,那个现场刚订完车的顾客告诉我:比平时买省了一万多,掏钱的时候心都软了。我当时有点小不服气,觉得一万块这个数会不会有水分,但问了几个人,他们的感受差异不大。估计这就是车企真为了抢市场,死拼上下游的结果。
我突然想到,其实车展的表现也折射了乌鲁木齐本地生活节奏变快、新能源充电桩逐渐铺开,用户对智能和续航不再犹豫那种转变。趁着节假日来车展凑热闹的人,更多是看环境、体验技术、顺便对比价格,这种亲身试水会比线上多了解点。车展不光是卖车,还是一个物流、经销、服务链条全部活跃起来的信号。
不过我有点矛盾,一方面觉得车展促销优惠给力,买车压力小了不少,但另一方面也担心这么大的优惠空挡里,供应链端会不会隐隐出现利润压缩问题。拿电池来说,刚听同行随口说了句:快充电池的成本估计比普通锂电池贵20%-30%,但市场又想让续航价格都见顶,这个平衡摆在哪儿呢?
这次车展另一个让我好奇的事儿是豪华MPV市场。沃尔沃全新XC70和别克至境L7同台出现,两个品牌、两个价位区间,我打趣问销售:你们卖车到底拼的是豪华感还是技术派?他说:豪华感是门面,技术才是消费者用得上的‘真东西’,这两块没得偏。这提醒我,豪华车买家现在更看重实操和体验,不能单纯靠品牌和装饰撑场子,这对研发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回到消费者心理,我觉得车展给他们制造了一个包场感,平时犹豫的买家被优惠和现场氛围一刺激,就会有冲动下单的倾向。邻座一位中年先生对老婆说:看这优惠,再不下手我怕月底银行账单抽筋。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购车的心理战术,谁不是背后苦算好自己的预算和保值率呢?粗略心算了一下,像理想i6这类车,四年后保值大概能剩55%-60%吧,算是新能源里还算靠谱的。
说起保值,供应链这条链在后市场其实也很关键。修理工小张跟我吐槽:新能源车配件贵,国内修理厂手艺又跟不上,估计保养成本跑不过燃油车。这让我在想,这波销量上来后,售后服务压力是不是也会翻倍?厂家该不该加快培训和备件的供应,这其实挺重要。
(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到车展现场的那阵谈笑风生,还有路过回头看几眼的新车头灯设计,我不禁自问:新疆车市的真正能靠的,是这些简单升级和价钱优惠,还是背后更深刻的技术革新和服务体验?这答案,恐怕得等下次车展或者市场再给我们交卷。
你觉得,未来车展上,除了优惠和新车,最让你心动的是什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